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们有资格浪!-第2/6页
这是一个事实,最形象的理解就是这样。
相比之下,一直是徐腾亲自领导的腾讯和华腾高科,就算是四大高科技集团中的两支嫡系王牌。
如果从这种角度分析,华银财团内部还是存在着一种制度性的危机。
事实是华银财团更像是“国”“共”一体化的策略,兼学两家之长,企业终究不是军队,你有枪有人,不代表你就能当军阀,资本所有权才是最终的决定力量。
“奥迪那边的整合情况如何?”徐腾坐下来,不急着开会,先问右侧席位的施泰德CEO,这是将对方委任为华腾汽车集团全球高级执行总裁的主要原因,完全整合奥迪。
“一切都很顺利,按计划进行,目前主要是国内的合资公司和经销商有点复杂。”鲁佩特-施泰德尽量用非母语的英语回答,他从2月份就开始努力学中文,终于亲身证明中文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外语,没有之一。
足球俱乐部请个外教,配个懂体育竞技的翻译就行,毕竟说来说去就那么几百句话,但要在一家中资集团担任CEO,语言就是第一大障碍。
鲁佩特-施泰德的英语也不算流利,但要说起中文,全场都未必有几个人能听懂。
华腾汽车集团这边至少有4位高级合伙人精通外语,都拥有在海外留学的经历,其中的马晓华还精通德语,90年代赴德留学,后来任职于奔驰集团,前几年还是拿的欧盟护照……放弃中国国籍很容易,再想拿回来就真的很难了,为了子女,马晓华花了不小的精力,最后是徐腾亲自介入才帮他搞定这件事。
这种事对马晓华这位华腾汽车集团的技术总监而言,只能说是青年时代的幼稚,其实同期选择留在德国的同学,包括清华的那一批校友,真正混到他这个位置的人不多,有几位只是在厂里做工人。
华腾汽车集团的中国梦之队,核心层都是陈志辛带出来的人,马晓华这边则是徐腾亲自做主挖回来的奔驰技术团队,相对其他几位创业人员出身的资深高级合伙人,资历肯定算浅的。
这也是徐腾在选择新的CEO人选时,最终没有选定马晓华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当然是对财务工作缺乏经验。
至于施泰德说的奥迪在国内的合资公司和经销商问题,确实是比较复杂,奥迪的合资厂是中汽集团的台柱子,徐腾此前在首都期间,和中汽集团的领导层谈过,奥迪暂时还是交给合资厂生产,最终逐步由华银财团买下合资企业的所有股权。
这一点,中汽集团没有意见,有意见的地方是完全买下所有股权的时间周期,以及经销商体系的问题。
国内的奥迪经销商体系一直隶属于中汽,大众集团一直有意将奥迪分出一部分车型和沪汽集团合作,结果就因为中汽指使经销商逼宫,导致这件事不了了之。
这几年,大众集团和中汽集团在奥迪的合作上也是屡生龃龉,原因非常复杂。
华银财团接手奥迪后,对大众集团也是一个解脱,轻松转身,选择和沪汽、东汽、华腾、长安合作,预计在五年内,将合资产能都转移到长江经济带。
事实胜于雄辩,在国内的汽车产业上,曾经的老大哥掉队了,无论是采购、生产、成本、质量和人事的管理,还是赖以生存的销售管控,以及自主车型的研发都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从轿车到卡车,都在陷入一个艰难的挣扎期。
华腾汽车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厉害的鲢鱼效应,而且不是宝利那种小鲶鱼,基本都快成鲨鱼效应了,最早和华腾汽车合作的国内巨头车企就是中汽,但是,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与成型,无法南下建厂,零配件和采购体系又自成一体的中汽就陷入了困境。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国企有国企的难处吧!
以沪汽、东汽、长安三大车企为例,除了车桥和发动机这些基础配套厂,其余的配套厂基本都和华腾汽车、中腾集团整合了,这些事其实并不是三大车企可以轻易决定,有大政策层面的准许,有各省政府的支持和理解,这些事才能顺利的推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