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僭主-第3/6页
“江淮省是一个经济相对较弱的省,对华银财团来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优势,我们的产业链从沪州衍生到渝州,重点确实是从江宁两地向西分散。”
“为什么?”徐腾一条一条的和姜领导分析原委,证明自己绝非出于私人感情做决策,“因为劳动力供应充裕,薪水低,容易控制,工人大多都是本地的,稳定啊。西门子的开关柜厂是放在沪州,1/4的配件是进口,3/4的配件来自沪州和周边地区。中控集团的开关柜厂在宁州,但是,1/2的配件来自江淮省和长江经济带的中部地区,最后一对比,同样的技术标准,中控集团的一套低压开关柜比西门子便宜25%以上,原因就是一个字,人啊。”
“所以,西门子在沪州的厂区要关门了,aBB和通用电气在国内的厂区也要关门了,做不下去啊,65%的市场是中控集团,其余35%的市场份额还有各种小厂和电力系统的内部单位在竞争。”
“说到底,他们没有利用好长江经济带的优势,而我们利用的非常好,我们可以将不重要的配件厂放到县一级工业园生产,相对重要,对精度要求高的配件厂放在市级工业园,要求最高的厂留在江州,宁州就是负责研、组装和售后。”
“我为什么不将所有产业都放在江南省呢,因为你没有那么多人,很多工厂都是大量招收外省工人,过年以后就去了另外一个厂,白培养一年,高精度的工艺在良品率上反而不如庆州和铜州的工厂。”
“做生意,拼到最后就是拼人,你们省已经没有多余的劳动力承载华银财团的整个工业体系,你光和我要工厂,要产业,结果只是招外省的工人为你们省贡献产值,这种事情真的有意义吗?”徐腾今天将话匣子全部打开,就问姜领导,问江淮省的领导,这种事情有意义吗?
姜领导不吭声了,这种事情当然是有意义的,珠三角、京津冀的gdp不也是靠全国的劳动力资源堆出来的嘛,但他还真不能当着徐腾的面说出这种话。
“我不能让你白来一趟,中控集团总部继续留在宁州之外,一部分配套产业可以向江北地区转移。另外,我们在整个江南省的创业基金可以扩大,aIg亚洲基金可以向你们省的创业项目提供更多风投融资,关键还是那句话,你要有人才的多余供应。”徐腾能做出来的让步就这么大了。
至于江南省希望的那些事,希望华银财团出手解决江南省的钢铁业、造船业,将机床工业转移到江南省,将华银财团旗下的机床工业、半导体工业更大规模的转移到江南省,这些都没有任何的可能性。
这个东西叫做贪。
华银财团的制造业是沿着长江线布局,为了长期的稳定性和低成本,过去十年一直不断的实施分散化战略,以机床、工程机械、造船、电气自动化、半导体产业为例,基本实现从沪州、吴锡扬泰、宁州、江州、庆州、华中、川渝的大布局。
在这十年,华银财团付出了多少经济、政治、基建、金融上的努力,打破多少地方保护和僵化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做了多少游说工作,沿着这个长江经济带融资扩建了多少铁路、港口、高、省道,疏通多少河道,才能以江泰集团为中枢,构建出完整的“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大物流体系,将运输的成本控制到最低。
江南省不满意,觉得自己吃亏了,就要徐腾全部翻盘,将这些产业再迁移回去,否则,他们就另起炉灶再扶持一套。
徐腾无所谓。
有种你就蛮干,你就大力扶持,不将你们省扶持的这些新企业,新厂区挤垮,他就不叫徐腾。
徐腾敢于如此强硬,手里也是有尚方宝剑,长江经济带这个构想是他提出的,也基本是他一手推动成型的,到今天为止,十年努力才终于见到了一些成效。
从上到下,从中央到经济带范围内的各个省都是很满意的,都是支持的,江南省是极少数有怨言的,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到目前为止,江南省一直属于吃闷亏的那一方。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阳光电缆和远东电缆,原先都是锡州的财税大户,从o7年开始,逐步将75%产能都迁移到了华中经济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