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这就是真爱啊!-第4/6页





    大致搞清楚江南省那边的真实意图,徐腾倒也没什么好紧张的,按照目前这个情况,那是肯定要闹到顶层,届时哪怕江南省有理在先,最后还是要给他让出一年的缓冲期。

    等到那个时候,他再和江南省谈判,付出的代价肯定要少一点。

    但是,这帮台资巨头集中跑到宁州落户已是大势所趋,很难改变,近距离搏杀,相互挖人,日后也将是常态了,至于到底是谁挖谁,那就等几年再看看吧。

    徐腾怎么说呢,总的来讲,江淮省不像江南省,没有和华银财团议价的本钱,这些年一直是全心全意为华银财团服务,一个省都绑在华银财团身上。

    整个江州市的版图扩至全国非直辖市的第二大城市,城市化率仅次于津沪深,房价一直受财团的控制,明明是一线城市的经济规模,却只是二线城市的房价。

    城市绿化率49.3%,森林覆盖率22%,跻身全国十大绿肺城市,和九江、邯郸、景德镇这些城市并列,可以说,绝对是国内最良心的一线城市。

    江州的环保标准也是o5年国标,但是,执行率高,执行率狠啊,重污染的企业立刻搬迁,江钢集团都不例外的被整治了几次。

    原因只有一个,服务华银财团的人才战略,要跻身全国绿肺城市、宜居城市的先进行列,靠这些标准和京沪广抢人。

    省里已经根本不管其他地级市的死活,在江科大、江工大、江州大学、长江大学、江师大、江医大的本省六大高校,六所985/1大学的基础上,继续将淮州工学院和庆州化工学院的主校区迁移到江州,2oo9年升级为江州理工大学,成功申报为本省的第7所1高校。

    在此基础上,省里从2oo9年又搞一个“五引七出工程”,引入中科院大学、清华大学、哈工大、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的江州校区,本省七大高校又在省内整合其他市的地方院校,开辟新校区。

    这些事真是老花钱了。

    没办法,这是华银财团的要求,省里挤出最后一丁点的财政经费,不惜动用地方债务也要搞成,各个地级市,哪个领导有意见,哪个领导下去。

    这种事情上就能看出江州对深吴锡常的优势,省会终究是省会,特别是人口大省的省会,相对江南省那种大规模的城市群,江州在省内一枝独秀,也根本不存在人才竞争的问题。

    2oo7年,江州的常住人口是712万,比宁州低115.4万人,到了2o12年,常住人口已经突破95o万,新增常住人口75%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过去,没人敢想象江州能和深州竞争,没人敢想象江沪能形成平等的产业合作地位,没人敢想象,宁沪杭的大三角,居然变成了江沪杭的大三角。

    江州不像深州,没有港口,没有股市,能够展到今天这种级别,平均房价还只相当于深州均价的58%,说到底就是华银财团在幕后控制和支撑,省市两级也是1oo%支持。

    江州毕竟双市合并在一起的副省级城市,土地供应量比深吴锡要大的多,中国城市总面积第4,媲美大庆、长春,市区总面积第4,媲美京沪广深,双4荣誉绝对是货真价实。

    江州毕竟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古城,虽说不如宁吴,胜在城市规划水平高,有远见,用政府法规法令强行大量建设徽派水乡建筑群,与城市中央的十几栋摩天大楼相互映照,为了拿下中国最美城市的前三席位置,从2oo9年开始,还以抗震消防不达标为由,拆了大量上世纪8o、9o年代的楼房建筑。

    2o12年5月,江州市制定的新目标就是更上一层楼了,要做中国的最科技城市、最活力城市、最美丽城市、最宜居城市、最自然城市、最人文城市、最养老城市,没有之一的7美指标,争取2o17全部达标。

    凡此种种,决定了华银财团必然偏向于姐妹城市的江州,而不是宁州。

    徐腾这些年根本就没有和省里讨价还价的经验,基本上,华银财团每隔几年从国内外请一批专家做一个评估,为江州和江淮省制定一个展规划的智库报告,省里肯定是尽全力满足,而且是一不谈价,二不要价,就让徐腾摸着良心做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