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贪心不足-第2/7页
所以,高速公路和高铁通用的深中大桥预计是2014年7月完工,实际可能在2013年11月就将正式通车启用,高铁、高速都是直接从莞州开入华银财团主持的澳门横琴工业园,形成一条完整的半导体产业的高速通道。
这座大桥,华银财团是抱着亏损也要尽快完工的决心去做,不惜让利中交、中铁集团,说服两大央企集团拿出最优质的团队共同合作,加快建设进度,也要在2013年底启用。
这就是徐腾的风格,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特别是关系到全局的战略决策,亏与赚不重要,搞定就是成功,搞定就是胜利。
整个华银财团,各家下属产业集团的战术性商业运营方案和策略,徐腾很少过问,但是在战略性的大方向上,徐腾一直控制的很稳。
到了2013年2月份的这个阶段,经十年的转移和发展,徐腾和华银财团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基本已经成型,以长三角和沪州为龙头,沿着整个长江线的两个直辖市和5个副省级城市布局,以7大城市为中心,向着周边三线城市转移配套企业的产能。
在这个产业链布局成型的阶段,沪渝高铁的论证期也将在2013年的上半年结束,2013年7月开工,依旧是华银财团在幕后鼎力推动,为铁道系统提供全部的融资。
所以,2013年的年会就开的很喜人,战略性的大转移已经成型,现在国内都在感慨制造业成本涨的太快,华银财团在这方面相对还是有优势的,避开珠三角和长三角,招工容易的多,员工也很稳定,流动率很低。
怎么保持生产的质量和工艺标准,怎么保持产品的合格率,怎么控制返工率和不良率,首先一条,员工要稳定。
华银财团其实是国内唯一自成体系的工业3.0,从上游的材料,到下游的制造,整个配套体系也都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延伸到中西部的湘鄂蓉渝。
华银财团也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将这个长江经济带拉起来了,核心的本质是金融业,通过华夏银行、民生银行、长江银行,对整个配套产业链提供融资,支持这些企业迁徙到更合适的区域。
同时,利用长江经济带较为宽裕的运输能力,以及沿路省市的各种扶持政策,有效减少整个财团的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
我的税比你低,我的人工比你低,我的土地价格比你低,我的运输比你便宜,整个长江经济带拥有22座一线、二线的大城市,150所高等院校,211/985高校有42所,人才供应比你充裕,科研效率比你高。
我最后做出来的产品怎么可能不比你便宜?
这个产业大转移其实在2010年就已经基本完成,到了2012年,这个数据拿出来,对比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竞争对手就很漂亮了。
到了2013年,全国最优质的企业都雄踞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唯独华银财团横跨整个长江流域,从西蜀到华中,到华东,沿着长江线布局。
史一再证明,想要统一中国,军事上要从北向南,经济上一定要以长江为纽带,川蜀是天府之国,两湖则是湖广熟,天下足,江南更是鱼米之乡。
三地合一,人口最多,高校最多,人文教育基础最好。
徐腾的经营之道,最初是学习各种商学院案例和企业软文,后来以其他联席合伙人和长辈为师,师李学梁,兼具老王之才,熟读毛氏兵法,终于融会贯通,跻身功至化境的经营之神。
生意之道。
他的理解是从繁入简,有一个最简单的领悟做生意,得人者,得天下。
简单点说,往人口大省跑,准没错。
所以,徐腾现在的日子是非常好过的,因为他跑的快,跑的欢啊,因为他是长江之王,沿着这个中国人口和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长江经济带布局,哪个省市都得将华银财团奉为上宾。
当然,被奉为上宾不意味着都是好事,也有麻烦事。
徐腾去年下半年没有在国内,过年刚回来,很多省的领导就迫不及待要登门商量大事,能有什么大事啊,无非就是本省的大企业出大事了,请徐腾和华银财团接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