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终究还是赢了-第6/7页





    普瑞玛整合沃瑞克的机床业务,沃瑞克不再生产机床,专注于机床产业的主轴头、刀具、齿轮传动系统的生产。

    罗芬希纳合并济二机,卡斯托则并入华东数控,形成“罗芬希纳”和“华东数控”两个介乎于二三流品牌之间的队伍。

    最后以江州数控为主体,整合淮机、桂机、陕机的厂房、人员和产品线,统一使用“华腾精工”品牌,

    徐腾之所以要做这样的决定,自然有他的道理,当然,这也是华腾精工高层和联席合伙人集体决策的智慧,不是他一个人的智慧。

    江州数控是华银财团投资汽车产业之后,考虑汽车业的需求,与江工大合作创立的数控机床企业,属于华腾高科的控股子公司。

    华东数控则是华银财团和上汽、宝钢合作投资投资的国内数控机床巨头,2007年,在沪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并购了沪州机床公司借壳上市。

    这两个团队都是华银财团长期运营的结果,汇集了国内机床业的顶尖人才,从日韩台挖了不少人,基本算是国内少数能和韩国、台湾数控机床企业抗衡的级别,也就是所谓的第三梯队。

    江州数控因为就在江州,显然是华腾精工的嫡系,相对之下,华东数控的股权结构就比较复杂了。

    所以,徐腾的策略就是以江州数控的团队为主体,先整合国企和沃瑞克,再整合普瑞玛和罗芬希纳,形成一个拥有完整体系,在床身、操作系统、主轴头、轴承、齿轮传动、导轨、丝杠、刀具这些主要领域,都拥有完善体系的华腾精工集团。

    在此基础上,华腾精工集团再以相对控股的方式,继续和宝钢合作持有华东数控,在瑞士则以绝对控股的方式持有世界超高精度机床代表的瑞士MBS公司。

    为什么要和宝钢合作?

    因为华腾精工所需要的床身、主轴、轴承、齿轮、刀具……这些高强度复杂合金的供应方都是宝钢,宝钢有钱啊,在徐腾主导的银魅计划中,五年时间,在欧洲并购了42家中小型特种冶金企业、基础工业器件企业。

    这些整合从2009年10月就开始了。

    徐腾的思路很清晰,用“华腾精工”、“华东数控”挤压台资机床企业,对抗韩资三强的斗山、三星、现代,用普瑞玛和西门子、发那科、马扎克、吉迈特、通快五巨头抗衡,用罗芬希纳则专注于卧式数控机床和卧式大型机床。

    瑞士MBS公司则是华腾精工和整个华银财团的超高精度机床的供应商,压制住马扎克、吉迈特、通快、天田、大偎、MAG、森精机向超高精度数控中心挤占市场的空间。

    徐腾不客气的说,他在瑞士MBS公司的投资根本不打算赚钱,只要MBS公司亏了,他就继续注资,亏一年,注资一次,目标就是压死对手往上爬的空间。

    具体的产品线划分上,“华腾精工”还要在沪州机床厂的基础上投建新产区,整合整个财团旗下的重型机床业务,旗下保留陕机厂享誉国内五十年的“华星”品牌负责走量的基础型机床……走量怎么了,只要这些年还有钱赚,那也不能无故放弃啊,国内、东盟和印度的基础型机床市场不小啊。

    不管是走量,还是中低端的数控机床,徐腾都要治一治国内很多厂子的坏毛病,日本850加工中心一般都是5吨重,国产货基本4吨以下,这个重量是怎么省下来的?

    华腾精工这几年就干坏事了,5吨重,一斤不少,普瑞玛国产代工的丝杠、导轨,沃瑞克进口主轴,照样卖4吨的价位,已经不是薄利多销,而是倾销。

    对。

    普及型的中低端数控机床,他也走量了,日本货的吨位,台资货的质量,国产货的价位;韩资货的质量和稳定性,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普瑞玛原装系统,台资货的价位。

    原因很简单,华腾精工集团没有整体上市,产能又大,一年赔个十亿二十亿的,徐腾也不是很在乎,先挤死一批国产的小厂和台资再说。

    他是徐腾,他亲自给几个省里的领导打招呼,税收这一块肯定是能减免都减免,至于杂费,谁敢乱收啊,他的进货量和采购量又大,系统基本是从普瑞玛那边照搬过来的,成本就压住了,再每年赔个二十亿倾销,不死一地才怪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