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这个不眠夜-第2/6页





    爱立信和华腾电子集团在通信领域的市场分布是非常扩散的,相互的冲突并不严重,华腾电子集团集中在中国和东盟市场,以及非洲市场,而爱立信则深耕欧美市场。

    目前,华腾电子和华为在5g技术标准的研规模、进度都要远快于爱立信、阿卡、西诺三个欧洲竞争者,而高通的进度可能还要快于中国的双华。

    爱立信的优势在于长期积累的巨量技术专利。

    徐腾提出了一个很有诚意的合作方式,股权现金技术联盟的合作框架,华腾电子集团以现金股份的方式,同爱立信实现相互持股的技术联盟。

    皮特-瓦伦伯格主席短暂的思考了几分钟后,同意了这个合作方式,具体价码和股份多少,后面再说。

    过。

    下一个议题,大飞机业务。

    银瑞达财团曾经有机会参与欧盟的空客计划,但是最终被排除出去,财团旗下的萨博公司最终被迫在2oo2年砍掉了客机业务。

    正如徐腾所强调的那样,现代客机业务早已不是技术层面的较量,而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这一点注定了巴西和加拿大的客机业务,最终也会和瑞典一样慢慢萎缩,直至消退。

    瑞典依然有大量的航空科技和传统业务,除了jas系列的战斗机业务,他们必须继续寻找合适的客机载体。

    华银财团控制着中国的大飞机业务——中国商用飞机工业股份公司,a集团,并且也不介意吸收一部分海外资本,共同分摊技术研和投资风险。

    过。

    第三个议题,哈苏。

    徐腾要求并购瑞典哈苏相机和光学事业部,这是第一步,哈苏自身的光学事业部主要从事技术研究,而非制造,它主要是选购德国莱卡和蔡司的镜头,莱卡……这是徐腾想要的第二步。

    美国和北约不是白痴,只要他介入莱卡收购,就会意识到他的核心目标是光刻机。

    所以,徐腾选择一个比较容易入手的目标,拿到哈苏的技术积累,完善国内的光学仪器领域的技术缺失,同时也能快引导哈苏公司将技术研究方向扩展到无人机领域,弥补哈苏公司在智能手机摄像领域的研究不足。

    这个议题看起来不大,对双方来说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地方。

    第四个议题,abb和中控、华腾高科,这是最复杂的问题,双方几乎没有办法缩小彼此的分歧和争执。

    从上午9点3o分,到下午4点。

    徐腾和皮特-瓦伦伯格主席商榷了17个财团层面的合作议题,在其中9个议题达成初步的合作框架,剩下的就等几天再慢慢磋商,也许谈不妥,也许能谈妥,谁都不知道。

    这就是做生意的乐趣,永远存在未知数。

    财团对于政治的影响力是非常隐秘而务实的,两人都同意进一步推动瑞典相在今年7月至9月份访华,促进瑞典主动提出“创新型全面合作关系”。

    瑞典是非常特殊的永久中立国,理论上不能和任何国家缔结盟约,即使是在战略合作和伙伴这两种外交关系上,也是不适合的。

    当然,事实是两国的合作关系要比很多“战略伙伴关系”更密切,这取决于双方的经济和技术展需求。

    徐腾和皮特-瓦伦伯格主席谨慎的挑选了一个更稳妥的外交词——创新型全面合作关系,没有战略,没有伙伴,纯粹的经济与技术的全面合作,共同推进工业4o战略。

    瑞典没有能力构建自己的工业4o规则,也不太可能被欧洲和美国吸纳到它们的工业4o规则中,但瑞典可以加入到中国的工业4o体系中,从中获益。

    更确切的说,中国工业3o和4o的实际主导者都是华银财团,瑞典是否加入,皮特-瓦伦伯格主席并不是那么在乎,反正,银瑞达财团并入参与进去。

    生意就是生意,同时也绝非生意那么简单。

    这件事不是中国有求于瑞典,不是华银财团有求于银瑞达财团,而是瑞典和银瑞达财团有求于华银财团,有求于中国。

    瑞士也是中立国,但同样要主动争取和中国外交关系的升级。

    他们有自己的优势,欧洲最顶尖的机床和化学工业,最顶尖的金融实力,瑞典没有那么强的金融实力,但在工业领域完全是小欧洲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