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第2/6页
做为一个企业家,他不知道这个浪潮的规模会有多大,对每个国家影响会有多大,但是对企业来说,肯定是很复杂的,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对外兼并会越来越难。
他也讲了很多并不对外公开的信息,包括华腾公司实际上已经控制了ARM公司,控制了AMD公司,包括对AIG集团的控制,包括对SVB硅银公司的控制程度,他都可以在这里说,但不能公开。
他目前在美国的介入程度很深,即便如此,他还是不能公开这些信息,不能公开兼并AMD,甚至不能公开兼并ARM,只能是在幕后操控,通过签署有利于华腾公司的协议,从中获取投资回报。
柳总和宗总也在下面听着,嘴都不无法合拢,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都知道徐腾的华腾公司很牛,没想到是牛到这种程度。
徐腾现在有多赚钱,现在全球最好的基因设备开发公司有两家半,一家在美国,一家在英国,最后半家是华腾高科集团旗下的华博基因技术设备公司。
这三家,实际上都是华腾公司在幕后控股。
英国MIC公司的技术源头是从美国和以色列引入,在核心的技术专利上,华博基因技术设备公司又是从MIC公司引入,在此基础上,三家公司相互交叉各自的专利技术权限。
这三家公司,股东基本一致,甚至连持股比例都差不多。
绕了一大圈,核心的问题就是美国对华技术封锁。
现在的情况很简单,大多数的技术研发是华博基因在做,因为在国内的研发成本较低,再通过专利交叉,反馈给另外两家,垄断了整个国际市场。
徐腾用这个例子证明一件事,在绝对的资本利益面前,技术是没办法封锁的,但想要突破这种封锁,资本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他不可能每一个项目都这么操作。
但是,最终有这么一天,欧美的绝大多数高技术项目,基本都会被中国拿下,因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在这几年就将全面超过欧美的总和。
到了2025年,中国一个国家的科研人员总量,就相当于欧美日韩各国的总和,研发的成本也依然有竞争优势。
到了这一天,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则会是什么样子,徐腾都不清楚,无法预测。
所以,即便是国际资本巨头,徐腾和华腾公司在未来三十年,还是会将绝大多数的科研投资放在国内,据徐腾所知,其他的国际科技巨头,也有这种趋势上的变化。
所以,未来二十年,中国将会从过去的世界制造中心,逐步向世界科研中心转变,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就会放弃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
恰恰相反,世界科研中心的发展,会不断巩固中国做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其中一位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工业机械人的大范围应用和研发。
他在这个方向的判断是比较早的,所以,全球工业机械人产业的总投资中,华腾公司占了一半,如果加上华腾公司已经并购的德国库卡公司,以色列NTK公司,实际占的科研资金比例超过70%。
这是华腾公司倾尽全力的豪赌。
如果这个东西,华腾公司赌输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并不是徐腾目前的判断,华腾公司的损失会是非常惨烈的,相当于是损失了十到十五年的时间。
徐腾第一次到中央党校办讲座,谈的信息还是很深入的,很多东西都是华腾公司从不公开的秘密,在这些信息的保密工作上,徐腾身边也有国内最专业的团队负责。
所以,最后一个半小时,徐腾和领导们讨论的东西就非常多了,即便徐腾现在说的这些秘密,还不是华腾公司和徐家最深层次的那些隐秘。
比如说,徐家的海外信托基金实质上控制着谷歌和苹果的董事会,这些就不能说。
谈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会触及一些挺特别的商业机密,譬如A股2007年暴跌,华腾公司到底赚了多少,这个东西不好说,徐腾也给不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他个人估计,有几位领导们是知道的,至少知道一个大概。
他只是承认这个事,也承认另一件事,如果没有这些资金,华腾公司现在根本没有办法在高科技产业倾尽全力的投入,这不是一年几十亿的科研投入,而是一年数百亿的科研投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