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泱泱大国,光天化日-第4/6页
华泰保险暂时屈居第十二名,第十一名就是富邦保险。
阳光、华泰,一南一北,一上一下,一个强于寿险和财险,一个强于车险和意外险,对富邦保险的夹击堪称是完美无暇。
“江淮农商行的事,我就不参与了,我们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彼此做好各自的生意,相互支持和理解才是最重要的。”鲁先生怂了,指了指徐腾和自己,很诚恳的请徐腾放他一马。
他错了,还不行吗?
他好歹也是功勋之后,那啥……给个面子,别去川省凑热闹了。
“这多不好意思啊。”徐腾还是舍不得放弃的,毕竟蓉州农商行的业务也是很不错的,几百亿的注资入股,轻易就能换到几千亿的银行资产。
徐腾要求不高,出1oo亿。
这件事,他是最好破坏掉富邦保险的棋局,因为富邦保险真正咸鱼翻身,一跃成为国内最有实力的保险公司之一,正是起源于这桩交易。
除此之外,富邦保险的另一个大招是银行渠道,这也是富邦保险的独门绝技,同四大行拥有很强的关系,一直能依托国内数一数二的那家国有巨头银行的渠道销售理财保险。
这一招有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是渠道开支惊人,关系好,允许你一直在银行的各个网点卖保险,但这个渠道费还是要付的,毕竟国有巨头银行也是上市公司。
华银财团旗下的几家保险公司也非常依赖银行的渠道,但都是内部的银行,内部的渠道。
譬如,华夏银行、华夏保险、华夏证券是三元归一的综合金融集团,各个网点相互支持,在银行不仅能买保险,还能炒股投资,很方便。
譬如,阳光保险捆绑民生银行,短短四年时间就一跃成为国内第七大的保险公司。
华泰保险则是捆绑在长江银行,因为银行网点数量远少于民生银行,业绩自然也就无法跻身国内十大保险公司。
富信银行和富信保险,这同样是一家。
pn保险和pn银行,这还是一家。
在整个华银财团,旗下的保险公司和银行都是一对一的,渠道共享。
这是目前国内股份制保险公司最渴望的典范,其他的保险公司基本都还没有做到这一步,最接近的就是富邦保险,这也得益于鲁先生的人脉和长期经营。
鲁先生对华银财团的格局和布局,那是相当羡慕的,所以才想入股江淮农商行,让富邦保险可以利用江淮农商行的渠道,将理财保险卖的更红火一些。
江淮农商行的网点基本都在县镇和农村市场,老大爷和老大妈太多了,这是富邦保险最大的客户群,好忽悠。
现在想想,鲁先生只能说自己是太天真了,以为徐腾手里的渠道足够多,不在乎这一点的损失……所以,他也可以让华银财团持有富邦保险公司的股份,互相给一个赚钱的机会。
没用。
徐腾现在不缺保险公司,只缺更多的银行。
两人谈到这个地步,基本就是决定井水不犯河水,互不侵犯各自布好的局,各做各的生意。
“行,那就让您白跑一趟了,不好意思。”徐腾也没什么好说的,既然不能合作,那就算了吧,他犯不着和鲁先生正面撕脸。
他这就起身,亲自送鲁先生离开华银国际大厦。
很快。
徐腾又回到了办公室,享受这个宁静的中午时间,和陈健一起喝杯茶。
沉寂良久。
陈健终于决定开口。
“咱们这个事是在蓉州农商行股份化改革的前面,你前天将对江淮农商行的注资价格提高了15%,那不就是清晰的对比,鲁先生要是按照他们原先谈好的价格交易,岂不是打全国人的脸?”陈健忍不住要说一句,犯不着,他倒不是怕谁,而是觉得多付几十亿,只是纯粹挤压别人,这有点傻。
“谈不上打脸,我只是觉得收购国有资产,特别是国有银行资产,出价高一点更符合华银财团的企业形象。这个形象不叫冤大头,而是规矩,清白,绝不占国家的便宜。”徐腾还是坚持他的原则,只是这个原则的代价是几十亿,他也犹豫了半个月,才最终做出他的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