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康采恩-第2/5页





    凡事有利有弊,随着国内经营环境的变化,社会对企业道德标准的要求提高,以及对企业经营的透明化要求,这种明明暗暗的设置已经不再是华银财团的杀招,而是一种道德上的包袱。

    另一方面,徐总当年之所以要让博安系相对更独立,也确实是因为旗下的两大团队水火不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和恩怨。

    别的不说,就是徐腾旗下的腾讯集团内部,迄今也依然有硬件派和软件派的纷争,虽说比过去好很多,总体上还是不和。

    现在的情况简单了,就徐腾一个人当家作主,老一代的创业元老基本退光了,钟霖虽在,影响力却已经不能和张丽英、李锦芬相提并论。

    既然所有人都要听徐腾指挥,那还有必要搞出两个派系吗?

    这一点,所有人都看清楚了。

    博安系在全国各省的高级合伙人纷沓而至,6续按照行程的安排,抵达马勒别墅,在徐腾的书房,或者是客厅见面。

    徐腾每天只见三位高级合伙人,上午一位,下午两位,晚上顺道邀请他们在马勒别墅做客,一同用餐。

    大家不约而同的送礼表忠心,信誓旦旦都要支持徐腾改革,绝对不想做那个被踢出局的人。

    有几位高级合伙人在当地的煤炭、钢厂生意做的比较大,其中至少又有一半的高级合伙人,通过亲戚朋友,又另外开设了地产公司、贸易公司,借助博安系的体系大肆捞钱。

    华银财团的这种合伙人机制,优势很多,但也有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博安系目前这种局面,公私不分,借壳盈利,很多高级合伙人甚至是监守自盗。

    鉴于这些人在名义上毕竟是效力于华银财团,很多人,9o年代就开始跟着徐总徐妈做生意,徐腾必须要给这些人情面,亲自宴请,每一位都要请到府上做客。

    徐腾也不在公司和他们谈事,就在家里,当作私事处理。

    这样忙忙碌碌到了2oo8年的4月中旬,徐腾才将博安系的所有高级合伙人都过了一遍,每一位都亲自谈过,请他们喝酒。

    这些高级合伙人当着徐腾的面,说的那些话,可信可不信。

    反正,博安系的每一个高级合伙人,徐腾手里都至少有几十页的调查报告,还不是从今年开始调查,三年前,2oo5年,徐腾和徐总决定对博安系做手术时,就开始派人摸查底细。

    谁能留下,谁不能留下,谁有用,谁没什么大用,徐腾早在2oo7年上半年,其实就有了完整的答案。

    即便如此,徐腾还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将博安系的所有高级合伙人都见了一遍,亲眼见一见,亲自谈一谈,再做出最后的决策。

    等徐腾约谈了所有人,在原有的清退名单上划掉了17个人,增加了另外5个人后,就由赵丹阳全权负责谈判,劝退名单上的每一个高级合伙人。

    这些人可以留下股份,但只是正常的财务投资,不再是公司的管理层。

    徐腾现在持有博安控股公司过51%的表决权,操控着董事会,想怎么做都行,李锦芬退出,张丽英出局后,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

    所有人,徐腾都打过招呼,好聚好散,日后还是商场上的盟友,所有的事,也绝不准见报,不准对外泄露。

    他的话还是有用的,威力无与伦比。

    整个过程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顺利的多,至少没有出现张丽英期盼的那种乱局,因为徐腾很客气,手腕也灵活,最重要的一点,张丽英低估了徐腾做为亚洲富的那种威慑力,低估了徐腾的个人魅力,低估了徐腾的决心和耐性。

    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徐腾都很友善,道理也说的很清楚,更不会抓住对方的把柄,让对方损失惨重。

    说到底都是自家人,缘分尽了,仅此而已。

    徐腾对此也想的很开明,做了一些利益上的退让。

    所以,到了2oo8年的6月,一切都仿佛是水到渠成,每一天往前走一步,广州博安集团就逐渐完成了重组的大部分工作。

    整件事,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在国内媒体上没有制造出任何波澜,仿佛是在所有人都没有觉察到的时间段,徐腾就将博安系拆了,拆分成博安、万博、永乐、阳光、东辰、康宝莱六大产业集团公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