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一章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第4/5页





    、、……韩剧这两年确实有几部很不错的代表作。

    徐腾很生气,他怀疑陈大桥私下和徐妈谈论过这件事,希望徐妈替神州传媒集团说几句话。

    在场无人敢再讨论,徐妈也不说话,华银财团的影视传媒产业一度是由徐妈掌控的,但这几年,完全是徐腾和陈大桥主导,大方针和经营原则基本是徐腾决策。

    事实上,徐腾和陈大桥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抵御韩流在国内影视剧市场的侵蚀,除了上游说广电收缩海外剧的播放政策,直接从政策上遏制韩流外,也在影视产品的布局上,进行有效的竞争。

    徐腾的思路是继续发扬自身的优势和风格,陈大桥这两年一直在实施徐腾的策略,效果似乎不是很好,每次和徐腾重新讨论这件事时,都没有得到徐腾的重视,只好借年会的契机扩大讨论范围。

    不管怎么说,陈大桥好歹也是神州传媒集团的董事长,国内最强势的传媒大鳄,不是徐腾的跟屁虫。

    只是在这一刻,陈大桥又选择不吭声,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

    “这件事,你们华腾系内部再慢慢商议,还有十分钟就是午宴时间,我们还是讨论中韩工业竞争的问题。”老蒋也不满意陈大桥和张丽英将议题牵引到歧路上,看了一下腕表,给马光源一个眼神,示意马教授继续讲几句,岔开这件事。

    “关于中韩工业竞争和比较优势的问题,那我就再说几句,从中央层面的大政策方针来说,我个人认为……或者说,我们研究院这边有足够多的政策消息,能够确认,未来十年,中央经济层面的一个主要工作方向是推进中日韩自贸区。我个人预计,2010年至2015年之间,大致能够达成自贸区协议。短期而言,对中日韩经济都有好处,能够在经济上实现高中低档工业的互补,长期而言,肯定是有利于日韩平稳的去工业化,有利于我们平稳的实现产业升级,逐步将日韩的工业优势企业吸引到国内投资,逐步将日韩工业优势纳入整个中国产业圈范围,从经济层面对日韩经济体实现反控制。”

    “单纯从大局来说,这个方向对中国经济是有利的,但对华银财团来说,这可能就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二十年左右逐步瓦解日韩的工业优势。”马教授翻开自己的PBOOK平板电脑,调取出相关的资料报告,显示在投影仪上。

    “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个需要在今天讨论的重要议题,比刚才那个韩流的议题重要很多,中日韩自贸区的问题,我们华银财团是要积极配合、推进,还是想办法劝阻?”老蒋取下老花镜,用柔软的镜布擦拭着,看了看所有人,希望大家别再岔开议题,一起讨论这个更重要的议题。

    华银财团从2001年就已经确定同日韩工业全面竞争的决策,迄今为此投入资金超过千亿,2001年投资京东方、中芯国际、朗科存储,2002年启动横琴工业园,2003年启动工业3.0战略和永泰化工集团,2004年启动华腾汽车和中腾汽配,重组神州电器集团和华腾重工集团。

    2005年,在面板、芯片、存储三大产业的新增投资达到400亿,面板产业占了1/2。

    如果将徐腾在华腾系的新能源、智能机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的投资核算进来,整个华银财团在工业3.0的投资规模超过1500亿。

    这么大的投资,一旦中日韩自贸区启动,对华银财团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能劝阻吗?”梁纬艮有点担心,他负责的华腾重工集团,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恰恰就是日本工程机械产业的三巨头,以及新兴的韩国斗山重工。

    这段时间,为了扩大华腾重工集团的营业额,他也在和徐腾商量通过并购国企,快速介入机床,特别是数控机床产业,这个产业领域,主要的竞争者除了德国机床巨头们,剩下的都是日韩。

    特别是韩国机床巨头的斗山重工、维亚集团,基本和中国机床产业差不多,都以价格优势作为主要的增长动力。

    韩国被国内视作高科技国家,这绝对是国内媒体崇洋媚外导致的局面,无缘无故拔高了韩国的国家形象,实际上,中韩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水平上,韩国在部分产业稍微领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