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章 养虎为患-第4/5页





    “你那个天网公司还行吧?”徐总喝了一口酒,想了想,没急着问徐腾有没有把握做好三大科技产业,反正他这几年做下来,唯一的感慨就是必须要投入更多资金,没有钱,真的搞不赢。

    在这三个领域,国内是要人才没人才,要技术没技术,还面临美帝的全面封锁,再没钱,那真是没法搞了。

    华银财团哪怕是瞄准三星财团,想在这三个领域超越三星电子,付出的代价至少是三星的两倍基数,甚至更多,原因就是技术封锁。

    徐总想了想,没问这个事,因为徐腾负责的话,肯定比他更好一些。

    如果徐腾最终都没有成功,华银财团内部,基本没有人能做成功。

    “还行。”徐腾玩着酒杯,想了想。

    “光是还行,那可不行啊,我一直在注意着西桂省盘江流域水电开发的大争论,你忙了几个月,还是没有占据优势啊。舆论上是有点优势,但也仅此而已。”徐总还是有点失望的,这件事,华银财团没有大肆运作,以免得罪那家央企电力巨头。

    现在就是光靠舆论、西桂省、中润、东电在活动,以及广核集团。

    这么多力量一起助推,还是没能搞定那家央企巨头,因为大家联手也搞不赢中电网集团,而中电网是站在另一侧的。

    “还是有很多顾忌,没有做的太狠,也犯不着。”徐腾在天网公司这边,确实是很克制的推动舆论,只有议题和网络上的争论,没有实际行动。

    “有顾忌是对的,有克制也是对的,做的太过火就不好了。”徐总喝着酒,算了一下,“咱们父子这一年都是各忙各的,也很少聚在一起谈事。我上次见你还是半年前的事,那时还没有这家天网公司,你也没说要投资西桂省的水电项目。”

    “老席嘛,你知道的,想为省里谋利,又不敢站在台前,就请我出手。我也不可能为了这点利益,就替他站在台前挡风遮雨。”徐腾有点唏嘘,原本无意在西桂省投资,现在是不投不行了。

    陈安邦的东辰集团已经拿下了防州港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合同,总计是四个合同,一揽子签署,整个华银财团为此要提前付出三百多亿的投入,最终会有长达30年的运营期。

    30年期满,相关基础设施全部移交西桂省。

    这就是bot模式,地方政府一分钱不出,即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政府债务,只是提供贷款担保和优惠政策,加上30年的专营权 。

    这么多资金投入下去,大致是不亏的,可具体能赚到多少,那就要看西桂省经济发展的水平了。

    这个模式在国内还很少见,一般的建筑开发商也不具备这种实力,华银财团是一个特例,松下、索尼后来在家电市场溃败之后,也是转型成为这种模式的建筑商。

    这不是传统的土建工程承包服务,而是综合性服务,特别是以金融服务为中枢。

    东辰集团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营,华银财团的华夏金融集团负责借贷融资,最终,大部分利润还是流向华夏金融集团。

    “我和你谈这个事,主要也是你母亲和张丽英有点担心,陈安邦在你的支持下,这两年是不是扩张的太快了?”徐总其实是想谈这件事,对老江泰系而言,陈安邦一直都是威胁。

    “她们的意思是在扶持另外一家bot模式的建筑集团?”徐腾猜测一下,现在的东辰集团是整合了过去的东辰建设和江泰建设,又整合了柳银霞的东鹰建设,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大的民营建筑企业。

    从业务合同的规模上计算,东辰集团是苏华建设的两倍,总合约仅次于中铁、中建、中交三大央企巨头,即便长期利润都被华银财团的金融机构吸收,东辰集团的获利水平也绝对不低。

    苏华建设的严芥合很擅长炒作,要不是和徐腾的差距太大,去年差点炒作成国内首富,可真要比拼企业经营和做生意的水平,他哪里是陈安邦的对手。

    陈安邦是典型的闷声发大财的商人,他可以保质保量保期的将工程做好,成本控制也依然是一流的,长期运营的效率也很高,绝不会多花一分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