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四章 病急乱投医-第5/6页
罗红岩的学历很高,计算机系的江工大副教授出身,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还是缺点什么东西。事情顺的时候,他没问题,事情一旦进展不顺,后面就越来越乱,然后就可能偷偷放弃了。
至于俞亮,徐腾感觉这人其实也有点优柔寡断,但大致还好,还要慢慢观察几年再说。
至少有一点让徐腾稍微放心,俞亮全权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人,先想办法招揽一批既能指挥的动,也能干事的业内精英。
因为事实已经证明,罗红岩原先通过各种渠道招揽的那批人根本不行。
俞亮已经来不及观察到底是哪些人有问题,时间来不及了,俞亮的对策十之八九是保留技术人员,其余都先换到不重要的岗位上,换一批人试试。
这其实也是徐腾的意思,徐腾说的很清楚,看谁不顺眼,立即让对方滚,别尸位素餐。
将俞亮送出门,徐腾就站在办公室里冷静的思考问题,他在找自己的问题。
这一次,徐腾终于意识到他的管理哲学有问题,他允许下属犯错,只要从中汲取教训即可,事实是,有时候,这种错误带来的损失还挺大。
过去在天天公司时,一个错误可能是几万块,现在,一个错误可能是十几亿鸡飞蛋打,甚至更多。
陈健和梅嘉莉就没有这种问题,前者是一贯唯结果论,不行就滚,后者的风格是亲历亲为,每一个投资都要由自己负责,不容许任何猜错,还不认输。
光是一个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的项目,梅嘉莉折腾了多长时间多少精力,屡劝无用。
徐腾一声叹息,在他这间空中竹海的办公室里坐下,喝一杯龙井菊花,清肝凉心,静静的看着窗外景色,真心希望罗红岩能够汲取教训。
难。
罗红岩的问题就像这位大叔的婚姻一样,太习惯妥协,太容易放弃,在能忍受的范围选择容忍,无法容忍就选择放弃。
这位大叔不应该叫罗红岩,应该叫罗棉花,或者叫罗瞎子,否则也不至于被合利时的王昌利那群人蒙骗成那样,居然隐忍不报,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要不是韩黛发现了问题,徐腾迄今都不知道王昌利在天津搞了一家新利公司。
真以为华腾好欺负呢?
徐腾思量良久,一直到落日时分,他才拿出手机,用电子笔手写输入,给老蒋发短信,“浙大海纳的那位褚教授,我们现在还能捞出来吗,捞出来之后,还能用吗?”
蒋宁远这段时间都在首都开会,讨论曹妃甸的规划,包括曹妃甸和天津海滨新区的协调发展问题,天天有会,都是很重要的部门会议,甚至是多部门的高级别会议。
“上面的领导批复是一定要追查到底,但这是针对浙大,我们想想办法,大致能将褚教授保出来。不过,最好不要用他,他这个领域,稍微弄点技术隐患就能出大事,人心隔肚皮啊,罗红岩都能报喜不报忧,坑的你两眼铁青,何况这位被你整成这个惨样的专家?”蒋宁远估计是笑出声,徐腾当初以为王昌利可堪一用,发狠将褚教授弄进局子,结果没想到被王昌利耍了。
蒋宁远闭着眼睛都知道徐腾急了,病急乱投医了。
“不急,我和孙友羡聊过,虽然是老专家,没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不洋气,这些年不是很受重用,年纪也大了,毕竟还是国家自动化研究中心的正主任,我们请他过来吧。”
蒋宁远出了一个正儿八经没问题的招,又补充一句,“褚教授那个水平的专家,国内还是有几位的,他能出成绩,这是国家的形势和在科研领域的投入造就的,别人只是缺这个机会罢了。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越有名的越容易出成绩罢了。道德有问题,再有才华也不能重用,你现在不是经营一家天天公司,很多责任,你是担不起的。我们宁可高薪去海外挖人,去日本德国挖人,也不要冒这种风险,特别是在这种行业。”
“行,您说了算。”徐腾虽然不太喜欢听老蒋说教,可谁让对方是蒋老魔呢,老蒋小徐,这几年里一直是好搭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