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七章 徐总的安利梦,崩了-第5/6页





    这就说明沙卡利恩家族和波士顿投资公司确实想要套现,获取资金,投资新科技领域。

    徐总心里一直有一个安利梦,没办法收购安利,好歹也要收购GNC,这样的心情,徐腾能够理解,但目前还不是最佳的收购契机,何况Herbalife的产品线和品牌价值,对华银系的博安集团而言,基本也够用了。

    徐腾挺不好意思的,他刚挥霍了5亿美金捐资中科院的引力波LIGO项目,追寻自我的夙愿,回头就砍掉了徐总的夙愿。

    这个……真是抱歉。

    徐腾示意哈维卡米尔总裁别急着反驳,给徐总发了一条短信,通知一下“华银系高级控股合伙人徐腾董事长”的决策,想了想,才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屏幕转个方向,让哈维卡米尔总裁看一看他正在研究的资料。

    “我现在所做的决定就是华银财团和博安控股集团的最终决策,Herbalife公司要在三个月内,将总部迁移到硅谷,财务结算中心转移到爱尔兰。”

    徐腾点着鼠标,调取出基因测序仪器公司IIIumina公司的K线图和资料,“我回中国之后,会在内部调整Herbalife公司的股权结构,将控股权转移到英国凤凰资本公司名下,原有注资15亿美元的计划不变。你用这部分资金收购IIIumina公司,争取在5亿美金以下的价位解决它,最低目标是要拿到一半的绝对控股权,原有治理机构维持不变。剩余的资金,你要继续用于投资其他生物科技的中小企业,或者是直接锁死这家Regeneron公司,我对它们用生物基因技术治疗黄斑性视网膜和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的技术很感兴趣,而且,这两家公司都需要资本。”

    徐腾首先确定IIIumina公司的投资是没有问题,Regeneron公司则有一定的风险,但有三位诺贝尔生物学奖的获得者主持科研,这要不成功,徐腾可以将美国所有的生物技术公司全部砸了。

    他相信,成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与其像其他美国资本公司到处撒钱式投资,不如集中攻关两家公司,确保一定能成功。

    毕竟,华银系在欧美的根基太浅,基本没有多少人脉可言,大量投资生物科技公司就要高频率的和FDA打交道,那对华银系而言,更是噩梦。

    “这是好生意,没问题。”哈维卡米尔总裁很清楚徐腾的英语水平只能算凑活,大致能应付正常商务交谈的情况,回答的很简单,虽然他心里有很多想法。

    这是一个什么人呢,就是那种看起来很严肃,银发秃顶的盎格鲁老人,很高很瘦,像个竹竿,差不多快65岁了,简直是盎格鲁版本的蒋宁远,阴沉,让人不是很愉快。

    这个人原先是Herbalife公司的CEO,一直效力二十多年,在Herbalife公司持有470万股,差不多占总股本的2%,一大半都是徐总给的,投票权占5%,也是徐总出让的。

    所以,这人对徐氏家族还是很有好感的,没有徐氏家族,他也不可能从百万身价跃升到七千万美金的身家。

    虽然只有两次很短时间的接触,徐腾感觉对方差不多能用忠诚来形容,因为徐家和华银财团对他一直委以重任,绝对信任,当然,他不知道华银财团没得选。

    徐总真要有选择的余地,就凭老东西将Herbalife公司经营成那副惨样,早就将老家伙剔除出局。

    “您确定没有问题吗,我是说两个并购案?”徐腾不想怀疑对方,也没告诉对方,此前和施瓦辛格州长见面时,私下问过,有没有比较合适的人选能够负责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

    “没问题,都是投行,只要我们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让他们迅速获利,没有人不喜欢这种交易。”卡米尔总裁摊开枯瘦的双手,显得很有力,估计也怕这位华银财团的继承人直接否决他。

    人是很复杂,每个人都是利己的。

    比起一句英语都说不了,来历始终不明的徐总,卡米尔总裁其实很喜欢新来的负责人,好歹是中国首富,高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和创始人。

    徐腾在美国还是有一点点知名度的,演过电影,出版过多部畅销科幻小说,在他成为中国首富后,也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而且是TIME在前,这意味着时代周刊的编辑们很喜欢他,以为他是中国“新时代”的代表人物,自由市场经济的代言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