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章 五小强,又倒戈一个-第3/6页





    阿里团队彻底沉寂了。

    马枟一句话都不能说,说不出来,有些事只有他和徐腾知道。

    “退一万步说,即便加上B2B的1688业务,你们在国内电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仅有22%,TT联盟占据65%,我已经超过了聚众效应的那条线,未来是什么情况,你们心里很清楚。”徐腾有点哭笑不得,示意本方除了唐俊、唐海玲,其他人都先退出谈判。

    “这样吧,双方先小规模谈判,中午各自和本团队谈,下午2点再举行正式会晤。”徐腾感觉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按照道理,马枟带队过来之前就应该和团队解释清楚,他们是以输家的姿态接受收购,价钱可以谈,其他免谈。

    双方的成员陆续离开。

    阿里团队也只剩下三个人,马枟、蔡宗信、陆兆曦,这是阿里团队的真正三核心。

    “徐董事长,很抱歉,这是我们的疏忽。”马枟有点尴尬。

    “你们的团队很团结,大家也支持你继续领导团队,这是好事,毕竟输成这样也不是你的错。”唐海玲笑盈盈的有点唏嘘,她肯定不欢迎马枟和阿里团队的加入,但这是老板的决定,她也没办法反对。

    徐腾的决定很清楚,并购阿里,结束国内电商领域的内斗,调整策略迎接海外电商巨头,同时将腾讯集团的业务核心向着大数据、云计算、无线智能等更高科技,更技术化的方向推进。

    徐腾对腾讯的规划就是一个大生态圈,腾讯集团是母集团,不断向着高技术方向攀升,通过持股控制分支的电商、游戏等业务,通过大数据思维,将所有子集团捆绑成一个大生态圈。

    最终不管腾讯集团的生态圈有多大,企业的管理模式依然是双层构造,母公司和子公司,每个团队在母公司划定的业务范围内,各自拼杀,持有一定的股份,对自己的事业负责。

    腾讯做为母公司,目前的核心只有三个,数据、安软、网络金融。

    徐腾就是静静的看着马枟,等马枟给一个合适的解释。

    马枟手里没有牌,故意没有将收购方案说清楚,想用这种策略证明唯有他能掌控阿里团队,为自身谋取一个最大的价码。

    “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沟通的过程吧。”蔡宗信是阿里团队的另一个核心,想了很久,找了一个不是借口的借口。

    徐腾没有看他,只是看着马枟,“这个并购案对我和你是最有利的,我可以腾出精力引导腾讯集团转向更具创新性的新方向,而你避免了失败,也不用再反复融资。你自己约的炮,含泪也得打完。我不负责去安抚你的人,愿意留则留,不愿意留则散,新公司诞生后,内部保留多少流动资本,股份如何计算,团队如何整合,这些都可以微调,唯有一条是根本原则,我们不是******和桂系李宗仁的关系,我是负责控盘和提供粮草兵员的大老板,你是负责指挥战役的小老板。”

    徐腾还是很耐心的,不会因为马枟的这个小把戏就结束谈判,因为他需要结束国内电商产业的内耗,抓紧时间率领腾讯转型。

    “徐董事长,这确实是我们一时的失误,因为您的专机派的很急,我们就糊里糊涂的过来了,有些事也没谈清楚,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咱们现在谈的是并购,不是合并。”陆兆曦也急忙为马枟开脱,其实,他们三人在飞机上商量的很清楚,先想办法利用这个契机合并,再慢慢“据理力争”。

    三个人的策略很统一,既要保持在腾讯系的TT联盟内,又要不断引入新资本,不断扩股增资,淡化腾讯集团的绝对持股,最终再保持相对的独立。

    他们的想法很好,关键是没有筹码和徐腾博弈。

    徐腾也不理睬这两个人,这两个都是“凡人”,他能在国内找到一百个合适的人选替换他们,整个TT联盟内部就有三十个。

    他盯着马枟。

    “徐董事长,这确实是我的失误,我会解决好这些问题,咱们再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马枟被逼无奈,只能承认自己手里一毛钱的筹码都没了。

    马枟很精明的,其实从去年5月开始,他就已经意识到,和TT联盟对抗是没前途的,但他当时还抱着侥幸心理绝对誓死一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