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九,兖州大战渐平熄-第2/3页





    董昭道:“大将军言之差矣,丞相大军尚有十数万,若退往关中,以虎牢关、武关、潼关等地坚守,大将军未必能攻克。”

    黄胜道:“当初,袁绍占领太行山,如此险峻之地亦被我攻破,曹操仅凭几座关隘,怎能阻挡我大军?”

    董昭道:“既然,大将军如此穷兵黩武,在下便无话可说了,董朝告辞。”说完,就要离开。

    黄胜叫住董昭,道:“公仁且慢。”

    董昭道:“大将军还有何指示?”

    黄胜道:“曹操欲以一郡之地换回四将,却是万万不可能,若用曹彰一人换陈留一地,我倒是可以考虑。”

    黄胜是绝对不会放郭嘉离开的,虽然明知道郭嘉活不了多久,但是,只要郭嘉还有一口气在,他一个计谋就能让无数将士变成一堆白骨,于禁如今又降了黄胜,而曹操未必会舍得用陈留来交换许褚,所以,眼下只能换曹彰一人。

    董昭心想,黄胜提的条件,本来就是曹操的意思,曹操并不奢望黄胜会答应以四人交换,但换回曹彰一人,还是有点可能。

    想到此,董昭假装犹豫了一下,道:“如此,在下难以做主,等我禀明丞相,再回复大将军,如何?”

    黄胜道:“当然可以,陈留到此,快马一天之内即可返回,公仁明日再来见我吧。”

    董昭道:“多谢大将军,董昭告退。”

    次日,董昭再次求见黄胜。

    董昭对黄胜道:“我已禀明丞相,丞相已同意大将军所提之条件,愿用陈留一郡,换回三公子曹彰,并且,丞相已承诺,十日之内便撤军回司州,届时,望大将军不要食言。”

    黄胜道:“公仁放心,人无信而不立,我怎会为了区区一个曹彰,而失信于天下。”

    董昭道:“如此,在下代丞相谢过大将军,若无其他事情,董昭先告退。”

    董昭退下后,黄胜对贾诩道:“本来,我打算用曹彰换曹操一座城池或其他东西,没想到曹操却用一郡来换,倒是让我有点意外。”

    贾诩道:“曹操深知陈留不可久守,用陈留换回曹彰,又获得了安然退军的有利机会,同时也保存了实力,为将来坐守关中做好了基础,对曹操而言,这才是利大于弊。”

    黄胜点头道:“嗯,曹操真是老谋深算,远见卓越。”

    贾诩道:“我军兵不血刃得了陈留,也是获益匪浅。”

    黄胜道:“只是,曹操若退往关中,再历经图治数年,我军还是图之不易。”

    贾诩道:“如董昭所言,我军挺进千里,已是强弩之末,不可以再战。”

    黄胜道:“看来,又要休整一段时间了。”

    十日后,曹操将陈留境内所有兵马撤往司州,留夏侯惇领五万大军镇守虎牢关,又派夏侯渊领三万兵马去河内驻扎,以防黄胜河北之兵,曹操自引一部军马回了洛阳。

    黄胜又召见了曹彰。

    黄胜对曹彰道:“曹彰,你可以走了。”

    曹彰此时还不知道曹操用陈留来换他性命,听黄胜说要放他走,感到非常意外,曹彰道:“大将军真要放我走?”

    黄胜道:“莫非你在牢里呆得安逸,不想走了?”

    曹彰道:“是不是我父亲已派人来赎回我?”

    黄胜道:“没错。”

    曹彰道:“大将军能否告诉我,我父亲用什么条件来交换?”

    黄胜道:“是陈留一郡。”

    曹彰一听,感到非常震惊,道:“陈留!父亲居然用陈留来换回我!”曹彰自然知道陈留的重要性,得知父亲居然用陈留来换回自己,曹彰感到非常的感动。

    黄胜道:“看来,孟德真的是看重三公子啊!以我看,就算是大公子,孟德也不一定会舍得以陈留来交换。”

    曹彰心中喜悦,却也不愿表露在脸上,道:“如此说来,父亲已经率军撤出陈留了?”

    黄胜道:“当然,你现在就可以跟着董昭一起回去了。”

    曹彰看了黄胜一眼,说了一句,“告辞。”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时,贾诩问黄胜道:“主公这是何意?”

    黄胜道:“无他,只是让曹昂多一个对手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