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朱儁的固执-第2/3页





    “那还为何投降?”刘和不待这信使说完话,便直接打断。“粮草不足了?”

    被刘和最后一句询问打断后,信使的脸色露出一丝慌乱。刘和淡淡一笑,招呼了外面的守卫进来,对着这位信使说道:“你先下去休息吧。凭借你的身份,也不可能见到我们的中郎将大人。我们会先行禀报,若是有回话了,到时候我们再找你。”

    这信使不敢多言,被守卫羁押到营中偏帐。

    帐内就剩刘和跟孙坚二人后,孙坚忍不住出声问道:“玄泰刚才出言诈此人时,其已路慌乱之色,看来宛城之内的叛贼的粮草必然是不足了。”

    刘和点了点头,说道:“虽然不知道其还能坚持多久,但是相信不会超出一个月了,否则也不至于在其前一任大帅刚死的情况下,就前来投降。”

    孙坚也深以为然,试探着向刘和问道:“你认为朱中郎可会接受这叛贼的投降?”

    刘和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朱中郎身居高位,乃是持节的出征的中郎将。其想法要远比你我二人考虑的深远,还是不要揣测的好。”

    孙坚看着年纪轻轻,确实一副老成模样的刘和,撇了撇嘴,一脸的不屑。

    刘和也不多解释,拉上孙坚前往朱儁的营帐内禀报。

    在朱儁的营帐内,荆州刺史徐繆和南阳太守秦颉已经先一步到了,两人的官职自然是知道黄巾贼有意投降,所以想先一步来打探朱儁的想法。

    当刘和跟孙坚刚刚迈步进入营帐后,便听到秦颉显得有些急切向朱儁解释着什么。朱儁似乎并未太听进去,看到刘和、孙坚二人后,招了招手。

    向朱儁施礼之后,刘和率先说了一下跟他信使询问的情形。朱儁听完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过多的评价。

    秦颉显然还是有点激动,立即向朱儁说道:“黄巾贼如今心生胆怯,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他们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走,我们完全可以先答应下来,然后等其出城后,如何处置他们难道还不是朱中郎你一句话的事情吗?”

    徐繆看了看不为所动的朱儁,接着秦颉的话继续说道:“朱中郎,我们围困宛城时日已久,再拖下去恐生变数。你看是不是可以先答应黄巾贼的要求,我们当前最主要的是收复宛城,平定南阳的叛乱。”

    朱儁仍旧一言不发,食指轻轻的敲击桌面。旁边的司马张超,走到朱儁身边,轻声提醒道:“中郎大人……”

    朱儁转过头,看了看徐繆和秦颉,沉声说道:“叛逆所谋乃天下也,而今朝廷派遣大军讨伐,怎能轻易接受叛贼的投降。”

    秦颉以为朱儁口风有变,急忙再次出言相劝,还举了高祖刘邦和项羽争雄天下时,收服了许多地方上的势力为己用,才迅速的平稳了天下的例子。

    “朱中郎,此仗形势虽对吾等有利,但是黄巾贼人遍布天下,后续剿灭还需更多时日,如今有人投降,我们当先听之。宛城的这部黄巾贼乃是荆州最大的叛贼,只要他们投降了,其余黄巾众贼再面对我军时也不敢抵抗,到时纷纷投降,平定叛乱指日可待也。”徐繆身为荆州刺史,当然希望荆州能够早日安稳下来,所以对于宛城这股黄巾军的投降抱有很大期望。

    朱儁皱着眉头,不悦的说道:“兵有形同而势异者。当年高祖(刘邦)与项羽之争,天下无明主,百姓不知道该效忠谁,所以招降之事乃为首。现如今我大汉一统数百年,黄巾逆贼还敢叛乱,其心可诛。若是以后有人觉得造反也不会有惩罚,打不过最多投降而已,那天下必然多有叛乱。此非良策,如若照此,大汉也会因此陷入无修止的叛乱之中。”

    徐繆和秦颉还想再劝,朱儁决然的摆了摆手,冷声的说道:“我意已决,绝不接受叛贼的投降。此时叛贼军心已散,胆魂已破,我军后撤十里扎营,取消包围之态。”

    徐繆一听,立即出言阻止,而朱儁根本听不进去。

    秦颉拍了拍徐繆,连哄带劝的拉着徐繆走开。反正只要黄巾贼从宛城出来,他的南阳郡就能基本平定叛乱。秦颉也知道徐繆担心什么,他是刺史,关心的是整个荆州的稳定,不像秦颉只要保证南阳安定即可。但是朱儁身上的压力太大,朝廷里还有对手想要趁机夺权,所以朱儁不敢接受叛贼投降,但也不能再拖延太久,这种仗打起来就相当有难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