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去海拉尔



    来找他的人姓徐,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科协的一名科长,毕业于呼伦贝尔职业学院,是1979年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的是农牧专业。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草原改良的研究和实验,别的干部想方设法从下边的旗搬到盟里住,他却把家立在了扎兰屯旗,距呼伦贝尔市420多公里,因为他就读的职业学院就在那里。

    仅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思唯方式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一个不同俗流的人。

    老徐比马维东大10岁,从外观看,既不象技术人员,也不象政府官员,倒象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农民。

    他是出差来吉林省农科院草坪公司参观草坪种植养护技术的。吉林省农科院座落在公主岭市铁北街道,和公主岭一中毗邻。

    老徐的一名同学毕业于呼伦贝尔盟职业学院师范专业,分到了公主岭一中当语文教师,和马维东的舅母吕元华坐对桌。

    两名同学多年不见,拉了不少家常,其中谈到了草原改良项目,老徐说,盟里给了他一笔经费,他正找研究机械的工程师合作开发改良机呢。

    吕元华罕不见地搭了一句话,推荐了她外甥马维东,谁知老徐便认真起来,求吕老师带他到了马维东家。

    老徐没有因马维东住豪宅而退缩,相反,对那辆放在院里的老年代步车和楼里的电梯感兴趣了。

    两人一唠,竟性情相投,老徐不走了,在马维东家住下了,非要把马维东拉到海拉尔去。

    马维东把刚调到市政府当副秘书长,兼经济局党高官,兼中小企业局局长的大连襟找来陪他吃饭。

    席间,汤潮被老徐的执着和老诚感动了,评价道:“如果所有机关干部都能象他这样痴心于事业,我们国家的未来不可估量。”

    老徐求贤心切,拿出了一万元钱预支一个月工资,请马维东无论如何跟他去海拉尔考察一趟。

    时值2009年1月上旬,离过春节只有20天时间了,大家都说过完年再去,老徐却坚持年前去。最后,马维东决定了,跟他走。

    公主岭距海拉尔1007公里,有一趟北京到满州里的列车经过公主岭和海拉尔。老徐买了两张票,连硬座都没有,便上车了。

    两个人在车箱连接处坐了一宿,也唠了一宿,第二天上午9点多钟才到了这个位于东北北部的城市呼伦贝尔市。

    正值三九天,呼伦贝尔市的气温达到了零下36度,马维东一下车,羽绒服就被寒风打透了。

    他先跟老徐去了盟科协的办公室,这里的办公楼虽然有暖气,但是仍很冷。老徐打开了小太阳,沏了奶茶,马维东才从寒冷中温暖了起来。

    科协主席来了说:“老徐啊,你可回来了,你那个除冰机研究得咋样了?盟领导过问着呢,我没法交差啦!”

    “机器是造出来了,但是我申请的链轨机一直没给配,无法试车啊!”老徐委曲地说。

    “你怎么不早说呢?这不是耽误大事了吗?”主席埋怨道。

    “我的报告都提交给办公室两个月了,您没看到吗?”

    “有这事吗?我去办公室看看,要是他们耽误事,看我怎么剋他们。哎,这位是?”

    “这是我从吉林省请来的机械专家,叫马维东,是我花月薪一万元聘来的。”老徐把马维东介绍给了主席。

    “月薪一万元?是不是多了点,我不管,反正在你的专项经费中出,眼下最大的任务是除冰机,老除啊,你得以大局为重啊!”

    “我懂,我懂!”老徐见主席没否定他擅作主张,聘了马维东,一改倔劲儿,唯唯承诺。

    马维东看出了老徐的用心良苦,主席一走,便主动请战:“带我看看你的除冰机去。”

    “哎,啥除冰机啊?就是把四铧犁卸了斜着安了一个推土铲,区里为我的草原改良立了项,拨了专项资金,被盟里盯上了,没办法,为了项目,外差也得应付啊!”老徐苦笑着说,“呼伦贝尔一到冬天道路就结冰,交通就成问题,这也是民心工程嘛,面打箩里转吧!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

    “我闲着也是闲着,领我看看去吧!”马维东坚持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