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离京退隐



    大理寺审核案卷,全国各地都要报备到了永乐城,大理寺的衙门很大,是旧京城衙门的两倍大。

    就连马车也是如此。

    薛世来到马车外,掀开帘子走了进去,两侧的衙役静静等着,没有丝毫急乱。

    马车里,卸去沉重冠冕、华衣美服的人不过这穿着做工精致细密的白色衣裳,齐璞瑜绑着高高的马尾,手中握着一柄长剑,剑眉星目,鹤姿清风,只是一看,便能察觉那份期待和轻松。

    就像是一个十八岁离家出走的少年,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向往,而目光所及之处,挺着大肚子的冯九卿却满脸不耐,轻松的发髻带给她少女轻盈,额前放下的碎发刘海断于长睫之上,眉清目秀、美目盼兮。

    薛世忽地就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冯九卿的场景。

    不是在皇宫,而是在民间,冯九卿和几个交好的姐妹踏春游玩,笑得无忧无虑,就像空中翻飞的巧燕,与他在宫中见到的判若两人。

    “宫中怎么样?”齐璞瑜打断了他的回忆。

    薛世收回视线,有些艳羡道:“王爷和太后从此海阔天空,在下倒很有些不舍,还有些嫉妒,可比看皇上那张刻意冷起的脸舒坦。”

    冯九卿皱起眉,“那孩子,这都两个月了,还不高兴呢?”

    “你之前不好嫌弃人家探病走得太快?”齐璞瑜打趣道:“唉,谁让某些人自己不在‘生前’多看看,这两个月才在薛府坐立不安!”

    冯九卿翻了个白眼,“呵,说得好想你左立就安了似的。”

    薛世忍俊不禁,“马上就要分别了,太后、王爷,臣便送两位到这里,冯二公子和廖姑娘已经在外面等待,到了地方,两位下了马车换人便是。”

    “我们已经不是太后和王爷了,薛大人不必如此拘束,”齐璞瑜手中把玩着文牒,看着上面的“夫妻”二字莞尔一笑,“我名素玉,此乃发妻青九,乡野隐士,不足为道。”

    薛世愣了片刻,旋即失笑,“是是,是薛某执着了。薛某可否打听一下,两位好友欲在何处结庐,将来……若是发生何事,也好备个不时之需。”

    “薛兄要找我们还不容易?”冯九卿,不,青九微微一笑,“你只消在耀阳胜贤庄吼上一声,自然便有人转告我们。”

    耀阳胜贤庄,齐璞瑜曾暗暗期望自己可以在彼落第,而今素玉有望,虽是时过经年,却也不负多年等待了。

    薛世下了马车,叮嘱自己的亲信一路小心,转而站在车后,对着马车遥遥一拜。

    “东华有君二人,乃是大幸!祝君一路顺风,有缘再见!”

    马车里传出两声轻笑,冯九卿戴上面纱,掀开幕帘看了看他。

    “民女与夫君何处走不得?他日还当回来看看这永乐城的繁荣昌盛,看看天下归一的那一日,今日别过,别无他话,只希望大人好好照看我家中的臭小子,保他,便是保住我们夫妻。”

    马车辘辘作响,车轮滚滚入了拥挤人 流,穿过城门,进了官道,薛世才慢慢起身。

    他转过身,看向身边的亲信,视线却在某处一顿,亲信抬头,“大人?您在看什么?”

    “……没什么,”薛世笑了笑,“人老了,眼睛也花了,还以为自己看到了皇上,大概这就是做贼心虚吧。”

    亲信笑了一下,“大人心重。”

    永乐城的人很多,街道也很宽,但那城墙高不可攀,总是带着沉重的压迫。

    青九最后的目光在那城墙上停留了许久,许久,她才道:“当初进宫之时,从没想过自己还会有这一日。”

    “离开吗?”素玉抱着她问。

    “是,”青九笑道,“还顺带拐走了当朝的摄政王当夫君,怎么办,你说先皇知道了会不会觉得我很奸诈,竟然把给他陪葬的好弟弟都带走了?”

    素玉挑了挑眉,手指纨绔地挑起她的下巴,“哥哥可不是好静之人,再说,那棺椁之中,不也放着我二人的衣冠?”

    青九嗤笑,衣冠配空人,说来倒有些简陋,她闭上眼,叹道:“不知道我的小侄儿最近怎么样了,你赶紧的,一定要想一个不比无忧差的名字,否则,哼,今后别想这孩子叫你父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