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歌谣之祸
歌谣仿佛一日之间便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列国使者在酒楼中寻欢作乐消遣时日,将这首歌谣记得清清楚楚,私底下只怕又要算计些什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众人免不了就想起来当初在京中暗传过的,摄政王与太后有私情一事,如今朝臣百官新旧更替,本就矛盾重重,自然有人推波助澜,将这首歌谣传唱得越来越广。
不用想就知道是姚家残余势力的手笔,想要借着这使者入京的机会,借机打压摄政王与太后,想要借着“口诛笔伐”,将两人拖下泥潭。
冯九玉在府中抱着娇妻不觉,等歌谣传遍京城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却已经晚了。
齐璞瑜比他反应更快,几乎就砸混乱将起的时候,一张告示便贴在城门墙角之下。
告示的内容只有一个,姚家余党作祟,意图搅乱朝纲,捏造谣言,如有人敢乱传谣言败坏风气者,同为叛国逆贼,巡逻禁军可以先斩后奏。另,凡有姚家奸细线索者,一条线索,可得赏金五两白银。
告示一出,那歌谣传唱顿时消减了许多。
齐璞瑜雷利风行,势要将混乱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竟直接派禁军,讲几个肆意张狂的流氓按在菜市口砍了头,尸体吊柱子上一夜,鲜血染红整个行刑台。
有此前例,那风头直接便被按压了下来,就算有人想私下谈论,也要想象那“叛国逆贼”四个字,自己担不担得起。
然后谣言已出,有些事就算不说,人心自有思量,越是压抑,约有不惮恶意揣度人者在暗中讥讽笑骂。
冯九卿与齐璞瑜倒是丝毫不惧,反正他们二人早就做好了准备,垂帘听政、高位摄政,无论是谁坐在这两个位置上,都多多少少会担上污名。
况且,那歌谣牵连的又不止他们,还有先帝,以及百官朝臣。
就是他们不动手,那些百官朝臣也要动手,甚至于那些才刚刚入朝的进士,身上还放着读书士人的激情与冲动,越加难以忍受,当即在城中酒楼拍案而起,怒斥奸贼祸国。
士农工商,士人之所以为人所敬佩,不只是因为他们可以读书取士一飞冲天,可以平天下争吵刚,还以为读书人自有“风骨”,能“言之有理”。
惹怒两人不算什么,惹怒朝堂百官那便是天大的灾难,一时间,京城之中竟掀起了血雨腥风。
是以,这歌谣便渐渐没有人敢再提了,但污名已扬,冯九玉在府中气得咬牙,拿出廖家父母留给自己的信,叹了口气,还是将信放了回去。
冯九卿倒是跟个没事人似的,照常上朝下朝,有空的时候还同自己的儿媳妇们在御花园里说笑逗趣,逍遥自在得很,仿佛真的不再管朝堂事了。
就此一点,众人既欣慰又复杂。
但这安宁和乐还没有持续过五日,冯九卿再度爆发。
只因冯九卿听到有人竟在宫中也在传此歌谣,而且还在禁军之后,据说冯九卿乃是往龙御殿面圣,才走到龙御殿台阶下,便听见有人在以此歌谣调笑,登时大怒。
副将刘宏面色大变,自请谢罪,冯九卿怒道:“禁军乃为维护皇城安定,竟然也同无知之人在宫中传此谣言,你们还记得自己身为禁军的责任吗?皇帝已经下令,传谣者视为叛逆同党,你们好大的胆子!”
“让你们来守护皇城,只怕没到一个月,我东华就要大乱了!来人!”冯九卿怒不可遏,也不等向齐尚请命,直接下令,“将禁军传谣之人打入天牢,彻查源头!禁军副将刘宏御下不严,革职思过!令禁军冯九玉暂代其职,敢有抗命折,格杀勿论!”
冯九卿眼疾手快,丝毫没有给齐璞瑜与齐尚任何的反应时间,便名正言顺地让人登上了还禁军副统领的宝座,而且还是刘宏心甘情愿地退位让贤。
至此,那流言到底是谁放出的,已是显而易见。
但冯九卿并不打算承认。
齐尚是第一个跑到慈荣殿的人,他气冲冲地屏退了左右,鼻蛋发红,眼底含泪,仿佛是遭受背叛的可怜儿,正在用眼神控诉冯九卿的残忍无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