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御医郭老
冯九卿入宫至少又当了一年的“冷宫”皇后,虽然先皇并不问津于她,但后宫诸事她却还是过了手的,但似乎并没有听过有这么一个老御医,莫非是早早退休的缘故?
但医术这么高超,按道理来说,理应赐居京城,调 教后生才对。
冯九卿心中挂着一丝疑惑,早膳也用得不舒坦,齐璞瑜不由问道:“此人叫什么名字?”
“姓郭名止痛,”冯九卿失笑,“这名字足够直白,我观这洛城大夫都叫他郭老,甚是敬重,刘宏也中了毒创,也是郭老救了他,如此杏林神人,先皇在位时便已经退去,实在可惜。”
齐璞瑜觉得此名似乎有些熟悉,但许是年代久远,有些事情早已化作风沙,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因此他虽然觉得熟悉,却并没有想起什么。
“郭老明日还会再来,”冯九卿道,“你若是想问些什么,不妨明日再问,现在,我们该问些别的事情了。”
薛放来了。
冯九卿远远便见薛放顶着张大笑脸走过来,阳关灿烂地在门口见礼,冯九卿点了点头,已然饭毕,便叫人丫头将饭菜扯下,只留下两碗饭后食用的冰雪甘草冰雪凉水。
薛放显然已经知道他们要问什么,进门便道:“太后、摄政王尽管放心,宫中一切安好,末将能够出来寻找摄政王和太后,朝中大臣具是同意的,只是苦了那些难民。”
“什么意思?”冯九卿挑眉。
“唉,”薛放沉沉地叹了口气,道,“杀手以难民形象出现,姚子晋便怒斥难民不安好心,将粥棚撤了,派人将他们都赶出了皇城,幸而有礼部尚书接手,索性趁着这个机会,着人将难民送回关下。”
如此倒也安排得当,虽然长途跋涉会让人心生怨念,但总也比难民继续留在城中得好。
杀手之事最怕重演,虽则姚子晋十之八 九是存了不想再花钱的心思,但事情办得倒也合时宜。
齐璞瑜沉吟片刻,忽又问道:“宫中情况如何?”
他和冯九卿都不在宫中,那姚若华岂不会趁虚而入?齐璞瑜最担心的,便是姚若华趁机控制住齐尚,虽然齐尚并不是容易被人控制的人。
谁想薛放竟眸光大亮,惊叹般道:“说起这个,末将真的佩服皇上!皇上虽然年仅八岁,但却临危不惧,竟然敢当庭呵斥太妃!”
“什么?!”冯九卿与齐璞瑜惊讶地出声。
薛放笑了一下,随即便将当日朝堂上之事娓娓道来,字句之间,无不是惊险算计。
……
刺客方出,摄政王救人而去,竟也一同失陷不见,朝堂瞬间大乱,恰又出了姚子晋驱赶难民之事,礼部尚书疲于安抚怨声载道无辜受到连坐的难民,还要准备会试,若不是方毅从旁支援,早就已经力不从心了。
薛世、刘向等人彻查难民之事,那一日的太医院几乎倾巢出动,一众宗室女、将军都汇聚在了皇宫之内,药气冲天,苦不堪言。
但尽管如此,仍是需要早朝。
这次不像上次,这次,礼部尚书等人已经自发组织了起来,齐尚只要点头,图个名正言顺便是,谁想太妃竟然会突然上朝。
姚若华施施然走了进来,略略见礼,面上全是担忧,“皇上,太后遇袭,如今生死不明,后宫已然大乱,臣愿毛遂自荐,为太后打理后宫,只待太后归来。”
话说得好听,不过就是想夺 权而已!
若是她把持后宫,做得第一件事,必定是将宫中之人都换成了自己人。冯九卿即便回了宫,又能如何?他们依然会处处掣肘。
众人心知肚明,姚派人马自然高兴不已,礼部尚书等人却是脸色全黑,冯宇头一个站了出来,毫不客气地驳了回去。
“太妃,这是行政殿,后妃无令不得擅入,即便太妃是先皇之妃,也许注意规矩!连如此规矩都不知道,又何谈打理后宫?太妃还是不要费这个心了。”
冯宇会反驳,已在姚若华的意料之中,她道:“冯大人此言差矣,本宫不过是代为打理,让后宫之人有个依靠罢了,又有何难?何况如今情势紧急,自该事急从权,否则岂不是让人嘲笑偌大皇宫,失了太后,便如失了龙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