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借刀杀人



    先皇方逝,太后则大办生辰,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满朝文武对冯九卿必定颇有言辞议论,冯家自然也不得看好。

    而生辰大办,必定会引起姚家的注意和攻讦,若有他在背后推波助澜,冯家在朝堂中的地位和名声,只怕会一落千行。

    姚家方才吃了大亏,冯家紧接着就被推上了台面,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会投向摄政王齐璞瑜。

    三足鼎立之势两家吃亏,就他一人先得了内务府,再独占了小皇帝的依赖,怎么想怎么让人起疑。

    齐璞瑜想起了上次小皇帝落水的事情。

    若那是小皇帝自己跳的,再联想到这道旨意,怎么想,怎么让人不寒而栗。

    因为,齐尚才七岁,纵然是他,七岁时也想不到这么多的东西。

    齐璞瑜一时沉默,再看自己这小侄儿时,喉头忍不住发紧。

    “尚儿?”

    “不行!”

    一张小脸忽地闯入视野,坐在腿上的小皇帝冯九卿一把抱了起来,叹息道:“皇上,你难道忘了,先皇驾崩还未多久,举国上下哀痛未去,咱们是不可以在宫里太热闹的,会被人说闲话的。”

    齐璞瑜默然,看着偏头面露疑惑的小皇帝,一动不动。

    小皇帝疑惑地眨眨眼睛,“哀痛?母后,尚儿没有看见有人哀痛啊,昨天华裳还说尚衣局的人要给太妃娘娘换红裳了呢。”

    众人齐齐一愣,冯九卿抿了抿唇,扯出一个笑容,将人揽在怀里,目光却扫向齐璞瑜。

    “内务府有接收到这样的命令?”

    “内务府七司三院中,有关宫妃内院之事,皆有李全李公公主掌,本王并非内宫之人,多涉盐政、山泽采捕及贡品等务。”

    齐璞瑜松了口气,他始终不相信一个七岁的孩童会有那么深的筹谋,如今看来,一切果然都是巧合。

    冯九卿冷笑,“姚太妃还真是娇贵,但不知这红衣裳裁剪得如何,若是做得不错,改天哀家也裁剪一身,看看是否上得了台面,王爷以为如何?”

    齐璞瑜淡定地瞧了她一眼,眼白显露过多,没有逃过冯九卿的法眼,当即换来一句嘲笑。

    “怎么,王爷觉得哀家说得不对?”

    “太后深明大义,自然说得句句都对,但,”齐璞瑜顿了一下,缓缓道,“时间不早,皇上也该用晚膳了。”

    这是在下逐客令了。

    冯九卿深深地看他一眼,先皇在临终前将他定为摄政王,自然不是毫无道理,这“心腹兄弟”四个字,当然也不是说着好看。

    先皇猝然长逝,死因本就五花八门,京城内外连高兴的乐曲都不见得敢大张旗鼓敲起来,姚若华倒是胆大,竟敢在眼皮子底下穿红戴绿,深怕别人不知道她对先皇薄情。

    不过,这都是她的事情。

    冯九卿逗着小皇帝离开,心中忍不住暗喜,能够让姚若华吃亏的好戏,她自然是愿意作壁上观的,想着,冯九卿还忍不住掐了掐小皇帝的脸蛋。

    “皇上,您可真是哀家的福星!”

    福星小皇帝眼睛亮起来,“那母后的寿宴我们可以大办吗?”

    冯九卿:“不行。”

    福星小皇帝转瞬苦了脸,失落地掰着手指。

    冯九卿瞧着臂弯里的七岁孩童,少女灵动的狡黠从眼眸闪过,她压低了声音,轻声道:“不过晚上母后可以带皇上去放孔明灯,就说是为先皇祈福,好不好呀?”

    小皇帝慢慢瞪大眼睛,“就是树上说的可以飞在天上的孔明灯吗?我们自己做的吗?”

    自己做?冯九卿同小皇帝期待的目光对在一起,默了半晌,点了点头。

    自己做,应该也不是太难吧?

    翌日,天明,早朝未开,膳食未用,后宫已是一片火热。

    冯九卿本打算留在手里用着的李全,在天还未亮的时候被人从床上拖起来,以渎职、不敬先皇之罪按在了御花园宫道之上,乱杖打死。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冯九卿发现自己并没有过多的惊讶,只是有些惋惜。

    “那李全本是个可用的,可惜,墙头草过于急着攀附权贵,却没想过时机二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