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联合实验室



  即便对这个世界来说,这依旧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作,而且难度非常大。

  因为提取生物电脑信息,最有效的方法是人脑。

  简单来说,把计算机安装在人体内,会是这种计算机最有效的利用方式。

  而他们的研究中,就包括了人体植入芯片的计划。

  至于说庞大,因为这涉及了太多的学科,即便是一个顶尖的专家,也只能在这个项目中占据微不足道的一个环节。

  科尔曼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主要负责整合DNA核蛋白,RNA和蛋白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

  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

  RNA却是单螺旋。

  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

  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

  科尔曼教授之所以跟周臻谈这些,是因为他想要让周臻成为他的助手之一,专门负责处理核蛋白与碱基之间的稳定功能。

  哪怕是一个普通的研究生,能进入这个团队工作,也是一个很耀眼的资历,更别说周臻这种想要系统掌握基础和未来发展,想要掌握整个学科的小偷了。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科尔曼教授的邀请,把家人和恋人全部给先放一边了。

  周臻的知识储备目前略有不足,但他的优势却是查尔斯和科尔曼都不会忽略的。

  首先,周臻专注,做实验一丝不苟,从来不会出一点差错。

  其次,他精力十足,能接受连续性,不中断的试验。

  这两个优点,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的。

  所以,在查尔斯的实验室里面,周臻能成为稳定的助手,现在到了科尔曼的实验室里面,他又是不可或缺的一员。

  这一项庞大的合作试验,光是前期筹备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同时展开。

  那些主要负责人一直在不停开会,今天飞到西海岸,明天飞到东海岸。

  与此同时,六十多个攻关小组成立了起来,光是生物小组,就有十二个,每个大学最少有一个小组,最多有两个小组。

  哈佛的两个小组,分别是负责遗传基因细胞繁殖的威尔逊教授小组,负责份子结构稳定性的科尔曼小组。

  学校对这项计划也非常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当然,这些钱大都有政府买单了。

  科尔曼立即组成了一个多达二十七人的小组,里面又分成了六个小组。

  周臻因为是他的直接学生,负责核苷酸稳定性测试的小组,手底下还管了四个人。

  在地球的时候,一台超级计算机的体积能有一个仓库那么大。

  可是这里的一台同样运算速度的超级计算机,只有手提箱那么大。

  而一台具有同样运算速度的生物计算机,体积可能只有一个电子芯片那么大。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培养槽中,就有一台运行的生物计算机,体积比手机还要小,运行速度却大的惊人。

  或者说,根本无法相比。

  因为现在他们成立这个小组的目的,不是想要最大化,最小化,或者说最快化,而是要具有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这个目的,可以牺牲生物计算机的速度,大小。

  最理想的未来状态,就是一台计算机只有圆珠笔尖的圆珠那么大,能够直接植入人体,并且跟大脑相连,然后形成具有强大计算功能,辅助功能,永远不需要补充能量的计算机。

  周臻他们这个小组在在八月初才集结完毕,然后进行了一周的架构培训,开始分派任务。

  架构培训非常重要,能让每个人知道自己在这个团队里面的作用和功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能跟相连的各个小组完成对接工作。

  周臻他们这个小组负责的事务,只是细胞分子中的一个很基础的环节。

  DNA都已经是分子结构了,核苷酸还是DNA的组成部分。

  简单来说,把DNA形容成晶圆,也就是芯片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话,他们负责的核苷酸就是绝缘体。

  八月中旬,周臻他们这个小组前往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与九所高校的其他生物小组进行对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