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汉国变法-第2/3页
之前之所以减少科举制选取的人数,那是因为忌惮各大夫的反对。但现在地方大了,官员的规模也大了,自然不会损害到大夫们的利益。
再就是杨子璐拨款,让各县都开办最少两所学舍,免费,乃至收取少量学费。招收适龄的儿童入学,教材都是杨子璐提供的,带有沙文主义色彩,加强各地民众对汉国的认同感。而教师更加好找,孔子三千学徒,带上那些徒孙,都不知道多少万人了。加上儒家口才最出色,晏子都说这些儒家的人,最是会蛊惑人心。
杨子璐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历朝历代,除了秦朝外,其他朝代都那么喜欢用儒家。就是因为他们能够蛊惑人心,能够巩固他们的政治地位。
接着杨子璐就让子贡负责划分田地,杨子璐有些庆幸这个时代的制度。一切土地都是国有的,就连春耕的种子也是由国家提供的。这让杨子璐划分田地的工作很顺利,基本没有阻力。杨子璐按照土地肥沃,对成年男女进行分配土地,这事情杨子璐交给子贡去做。
杨子璐再按照惯例,将伤残的老兵,分派到各地担任保长、守备使,加强杨子璐对各地村庄、小镇的统治。
各地衡量标准也进行统一,其中最先改革的是田地长度,无论原来多么大,都改为二百四十步一亩。这工作主要是在原来的吴国国土那里进行,其他地方早就已经统一了衡量标准。
在汉国火热朝天的进行变法,楚国也不愿意安安静静的过日子。当然他们最不愿意的是坐视白公胜这家伙还活生生的过日子。叶公在四月,就组织了五万大军,沿着淮河进攻慎邑。
杨子璐立刻派韩甲丁率领一千长弓兵,二千强弩兵进驻慎邑。白公胜也不和叶公死磕,死守城邑。白公胜自然不愿意就这样算了,率领五万大军围攻慎邑。
但叶公虽然厉害,但他还是第一次碰到蹶张弩和长弓,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连续攻打了三天,折损了三千多兵马,就连攻上慎邑城墙一次也没有。
叶公也不气馁,下令大军改围攻为围困,并在慎邑边上修建土山。
但杨子璐却是会没有准备的呢?他立刻派出二百艘战舰,顺着淮水西进。和楚军舟师在淮水上大战,但无奈楚军的舟师并不多,一来是当初白公胜逃跑的时候,烧了最少四分之一的楚国舟师,这导致楚国舟师迅速衰退。
而来是韩甲丁在慎邑城头上架起投石机和床弩,如此一来楚军舟师就打不过汉军舟师了,被迫退让出慎邑一带的水域。打通了水路后,白公胜就放心了,慎邑有一道水门,运粮船可以通过水路进入慎邑,更可以源源不绝的运送援兵到慎邑来。
如此一来叶公也傻了眼了,围困一座城池,就需要让他与外界隔绝,最好还需要让他知道没有援兵了。如此一来才好攻下,但现在叶公两样也不占。
叶公虽然不甘心,但他到底有几分大将之才,非常果断的下令退军。汉国和楚国的第一次交锋,就以汉国占了一点小便宜得胜。但楚国到底家大业大,折损三千人,并非是什么伤筋动骨的事情,严格的来说,这次只能够算是平手。
不过这一年中原也发生了一件趣事,智瑶为了显示自己执政的能力,派兵讨伐郑国。因为郑国在赵鞅死了,趁着晋国动乱,削减贡品,原本以为等每年逐渐将贡品数量恢复上去就可以了。完全想不到智瑶这么有魄力,居然敢才当了两年不到的执政,带着一帮新鲜出炉的卿大夫就攻打郑国。
郑国怕了,当时楚国正在围困白公胜,自然不可能去救援郑国了。汉国?没有交情,再说距离也远了一点,郑国思来想去,似乎只有齐国了。抱着微弱的希望,请求齐国求救。
不得不说,智瑶这家伙的确有些不认识局势。和赵无恤一同出兵,到了郑国国都新郑城。这郑国虽然是小国,但国都却比起一些大国的国都一点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要强上几分。这也是为什么郑国作为墙头草百多年了,依旧没有被灭的缘故。
这新郑城城墙一般为五丈高,最高处达到八丈。而城墙的墙基更是厉害,最窄的地方也有二十丈(约四十米)宽,最宽的地方足足三十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