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席-第2/3页





    “嗯,嗯,九姑娘是个有福的。”月姑姑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显然,她也跟旁人一样,越来相信江承紫是上天赐予大唐气运这种莫须有的事。

    “月姑姑,这种事,你切不可说了。蓬莱殿众人能好好活着,除了谨慎,还有低调。”李恪低声说。

    “是是是,我这是口无遮拦,没经大脑。”月姑姑连忙自责。

    江承紫则是挽着月姑姑的胳膊,说:“一家人说说无妨。如今日子好了,不必过得如同惊弓之鸟。”

    “嗯。”李恪也是应了一声。

    四人一起入了大殿门,一绕过屏风就瞧见正位上坐着的李世民和杨淑妃,右边客首则坐着一袭月牙白齐胸襦裙的萧后,左侧客首端坐着清瘦的年轻男子,眉宇间倒是与李恪有五六分相似,只是神情拘谨,略有畏缩之感。

    江承紫不用猜,都能知晓这就是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与萧后一起被义城公主带到突厥去的。

    至于李愔则是坐在他平常的案几前,瞧见他们进来,倒是倏然站起来,想要冲出来,却又似乎碍于礼数,便喊了一声:“三哥,三嫂。”

    李恪应了声,江承紫倒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不是她不豁达,先前李愔也叫过她三嫂,但那时都是年轻人,并没有长辈在。这里可是一屋子的长辈,她顿觉尴尬万分。

    杨淑妃连忙斥责李愔:“你这小子,你三哥没着急,你倒是猴急猴急的,不懂礼数。让阿芝如何自处。”她说着,又对江承紫说,“你莫理阿愔,他犯起浑来,没个边的。”

    “母亲,我着急啊。”李愔没说话,李恪倒是接了话。

    杨淑妃一愣,萧后瞧着他,问:“你着急什么?”

    “把阿芝娶进门啊。”李恪说得极其自然,天经地义。

    李世民哈哈笑,对着淑妃说:“看来待杨氏如玉入东宫后,你蓬莱殿得要快些操心操心恪儿的婚事了。总往杨府跑,到底不是个事。”

    “是。”杨淑妃立马应声。

    宫人已早就置办了宴席,李恪与江承紫就分别坐在右边的次席与次次席。待两人入座,李世民又对萧后说:“岳母,恪儿与阿芝的婚事,虽有礼部承办,但你见多识广,淑妃这边筹办婚事,你可否亦帮一帮?”

    “多谢陛下信任,陛下不说,我也正想请这份儿差事呢。能再度回到长安,又恰逢大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更值亲外孙大婚,自是各方面亲力亲为,周全。”

    萧后说着,便笑吟吟地来打量江承紫。她虽人在突厥,但早就听过这女娃的名字、传奇。此番,锦云与李南来救她,接她,护送她回长安,也全是这女娃的主意。

    萧后本来自己就是个传奇,倒是越发对这个传奇的女娃好奇。这翻一见,便是一愣。

    “母亲,怎么了?”淑妃见萧后盯着江承紫看,怕气氛尴尬,连忙问。

    萧后笑了笑,说:“阿芝这面相好。长相酷似王氏安平,又带着观王的潇洒神韵,真是集了杨王两家之长。”

    “多谢外祖母夸奖。”江承紫落落大方,随了李恪叫外祖母。

    “这个称呼,我喜欢呀。”萧后爽朗地笑了。

    “今日是家宴,不必拘束,我却是饥肠辘辘了,月姑姑你命人开饭吧。”李世民也是哈哈笑了。

    月姑姑得了令,便命了宫人开席。夏日里的菜式很是清淡,杨淑妃本来就是吃货行家,这些菜全是她一手安排操办,那些厨子也是得了她不少指点。

    因是午宴,喝得便是江承紫先前在晋原县酿的果酒,并不醉人,但很开胃。

    席间,也并没有遵循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李世民频频举杯,却询问了不少萧后在突厥的见闻。萧后也不藏着掖着,将突厥的风土人情,突厥的四季出产等都说了一圈。

    江承紫只是默默听着,便也从萧后的话语中听些门道来。这萧后看似只是介绍突厥的风土人情、四季出产,实则是在告诉李世民如何针对这情况来统御突厥,让突厥不仅仅是那一片土地,更是突厥人都真正归顺大唐,心甘情愿成为大唐子民。

    “这女人果然如同历史上所言那般,是个传奇,这格局见地哪怕满朝文武都没几个比得上。”江承紫心里默默地赞叹,不由得又多看了几眼。那萧后虽年过六十,却如同三十多的妇人,一头乌发,皮肤水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