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三章 南归-第2/3页



  第一类,当然是杨振自己直领的征东先遣军,目前包括有征东军的三大火器团营。

  这是杨振嫡系的嫡系,不管是军械装备,还是粮饷补给,都是排在最优先的位置。

  第二类,则是金海镇辖下东南西北中各路兵马营头,同时也包括松山团营以及刚刚新编的安东团营所属兵马。

  这里边的人马队伍,构成比较混杂,什么人都有,既有杨振安排进去的亲信人马,也有各路协守总兵原属自己的营头。

  他们在杨振的心目当中,是金海镇辖内驻屯各路的地方守卫兵马,地位仅次于杨振这个征东将军直领的征东先遣军。

  在粮饷补给的问题上,他们跟征东先遣军执行同样的标准。

  但是在军械装备上,目前他们只能拿到从征东先遣军各大团营淘汰下来的,或者征东先遣军各大团营挑选剩下的东西。

  这一点,杨振虽然没有明说过,但是不管是主持协理营务处的张得贵,还是主持旅顺北城大军械库的潘文茂,对此早已心照不宣了。

  同样,其他各路协守总兵官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们并不怎么在乎。

  因为他们自己原有的兵马部众,也就是他们自己所谓的嫡系营头,都不是纯火器营头。

  他们自己原有的兵马部众里面,什么燧发枪、飞将军、冲天炮以及重型红夷大炮的配备比例,本来就微乎其微,有的根本就是一片空白,并没有形成全面仰赖火器作战的作战习惯。

  与此相应的是,金海镇各路团营里面的火器队伍,几乎清一色都是杨振派过去,混编其中的亲信人马。

  对于他们自己团营下编配的这些火器队伍的装备问题,各路协守总兵也都放心的很,知道杨振不会亏待这些人,因此也懒得插手其中。

  那么第三类,就是忠义归明军这样的附随仆从军了。

  对于这样一类的人马队伍,杨振是不会下太多的力气装备训练他们的。

  至少在他们赢得杨振的绝对信任之前,杨振是不会下太多的力气装备训练他们的。

  如果他们在战场上一触即溃,那么给他们再好的装备,到最后也只是白白便宜了自己的敌人。

  所以,对于忠义归明军的整编要求,目前杨振主要是让他们大量编练长矛手、弓弩手和长牌手哨队,以及几个哨队的轻骑兵。

  杨振的征东军主力以及金海镇各路的地方守御兵马,之所以一直不怎么敢跟清虏大军打野战,原因有很多。

  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因为在野外缺乏地利条件,缺乏有效防护的情况下,不管是火器编配占比较高的征东军各部,还是其他地方团营,都扛不住清虏大队骑兵的冲击。

  杨振自己也很清楚,以往每次作战,基本上都在他自己选定的地点,在提前构筑好的阵地上进行的。

  说白了,他对清虏开展的每一次作战,除了少量的奇袭作战之外,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精心营造好的战场上开展的积极的防御作战。

  这样的作战方法,实际上是比较被动的,等于是等着敌人来打自己。

  要想取得战果,就只能等着敌人掉进自己预设好的陷阱之中。

  这样的局面,杨振当然不想再持续下去了。

  然而要做出改变,首先就得从自己麾下人马的兵种构成上去改变。

  现在的杨振,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水师,有了能够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防守作战的犀利火器。

  如果杨振在金海镇一直采取守势的话,应该说已经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但是他不可能一直苟下去,于公于私,他都不可能一直坐拥大军而不敢正面出击。

  那么接下来,他就要认真考虑怎么把战争打到敌人那边去了。

  这就要尽快建立一支能够与杨振的征东军主力配合作战的冷兵器队伍。

  在野外作战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充当杨振麾下火枪手、掷弹兵以及炮手们的外围人马,给杨振的纯火器团营提供一道安全屏障。

  在杨振看来,这支冷兵器队伍,首先要能抵挡骑兵的冲击,其次他们要能够抵挡清虏弓箭手抛射的箭雨,再者他们要能够为火枪手和炮手的弹药装填赢得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