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零章 可好-第2/3页



  杨振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面向杨朝进抱拳躬身,施了一礼。

  其他众将见了,呼呼啦啦地全都站了起来,一起冲着杨朝进,躬身抱拳,施了一礼。

  杨朝进见状自不能安坐于位,立刻也站了起来,扶住杨振说道:“于公你是都督,咱家是监军,于私我是兄长,你是我的汉卿贤弟,咱们之间不需如此,不需如此!”

  杨朝进笑着,扶着杨振,将他摁回到了原来的座位上,然后抱拳冲着诸将,躬身一礼,说道:

  “此是咱家分内事,分内事,诸位且坐,且坐,无须多礼!”

  杨振见状,笑着说道:“监军杨公公既然这么说了,便一定不会辜负大家期望,且坐议事!”

  众将听了,再施一礼,便又呼呼啦啦地坐回了各自的原位。

  待众人坐下,杨振又说道:“请旨献俘,是接下来的头等大事。但是此事却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行的。那么在此期间,有两件事要做。

  “首先一个,就是整修城池。坏了的棱堡、瓮城整修,坏了的炮台、城墙要整修,要将他们恢复如初。

  “须知满鞑子这回撤了,难保今后不来,下次满鞑子再来,其重炮数量恐怕只会更多。到时候如何守住城池,诸将也提前着手了。”

  杨振这番话,说得众将安静了下来。

  这一回松山城能够保住,不是他们顶住了满鞑子的进攻,而是满鞑子主动撤退了。

  可不管这回满鞑子的撤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们现在能撤退,将来就一定会回来,松山城眼下的安全仍旧只是暂时的。

  这一点,就算是杨振不说,众将的心里也有一本帐。

  事关他们各部将士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这些人当然会放在心上。

  所以,杨振这一番话说完,诸将皆默默点头。

  “这第二件事,却是要锦上添花。”

  杨振说到这里,扫视众将,而众将听见他这么说,也都纷纷抬头,把目光锁定在了他的身上。

  见引起了众将的瞩目,杨振遂接着说道:“我先前与诸位说过,要想守住辽西,守住松山,须以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如今咱们守住了,但是,守住不算致胜,要致胜,还需要再出奇兵!”

  “啊?!”

  “出奇兵?!”

  杨振一番话,再次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起了在座的众将交头接耳,纷纷议论不已。

  诸将没有料到,松山城的城防战打到了这个地步,满鞑子都撤兵了,杨振居然还在想着出奇兵。

  这个时候,还是夏成德替在座的许多将领说出来了心中的疑惑,只见他冲着杨振抱拳说道:

  “都督,这,这是何意?满鞑子既然已经撤军收兵了,我们还要出什么奇兵?难道要去追击不成?须知归师勿遏啊!”

  “好了!诸位不必疑惑,也不必再发议论。我所说的出奇兵,乃是趁着满鞑子现今虽撤军,但未归,辽南半岛兵力空虚之际,乘船渡海,一举收复金州复州!”

  杨振见诸将议论,先是喝止了他们,然后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见在座诸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目瞪口呆,遂又说道:

  “一来,此次满鞑子伪帝黄台吉为攻略辽西,抽空了辽南半岛的人马,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拿下金州复州难度不大!

  “二来,既要向圣天子请旨献俘,仅有俘虏,而无寸土,却也分量不够。先前,我们破了熊岳,盖州,却不能守。今次——”

  说到这里,杨振再次扫视了在座诸将一圈,然后朗声说道:“经此,我们若是破了金州城、复州城等地,本都督即上奏天子,从我部分兵守之,届时或另设几路总兵,即以在座诸将任之!”

  杨振所说的最后一番话,再次引起了诸将轰动哗然,但是这一次的哗然却与之前的不同,这一次在座诸将却不是疑惑,而是兴奋,不是畏怯,而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总兵,虽然不能说是全部武将的最高荣耀,却也是大明朝大多数武将一生事业的顶峰。

  如今,杨振麾下已经有了四位副将,若是算上由他节制指挥的觉华岛副将袁进,那么就有了五位副将。

  这么五位副将,距离总兵皆是一步之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