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篇 庞多拉“天毁计划”四十-第2/2页





    蓝色星球C、M国卫星导航合作:建立两国卫星导航合作对话机制,签署了系统间《卫星导航系统(民用)合作声明》《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标志着两系统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实现了射频兼容,北斗系统B1C信号与GPS系统L1C信号达成互操作;在兼容与互操作、增强系统、民用服务等领域设立联合工作组,推动合作交流。

    蓝色星球C、OU盟卫星导航合作:成立了两方兼容与互操作工作组,开展多轮会谈;持续推进频率协调;在两方空间科技合作对话机制下开展广泛交流。

    蓝色星球C国北斗国际标准化进展:发布了北斗系统规范性文件。自2011年起根据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进展,有计划、分步骤地拟制了空间信号B1I、B1C、B2a和B3I接口控制文件(ICD),性能规范文件(PS),并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对外发布,是北斗系统提供服务公开承诺的具体表现。

    全面开展了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接收机通用数据格式国际标准化工作。一是国际民航方面,2010年9月中国民航局在ICAO第37届大会上,正式提交北斗系统进入ICAO标准申请;2011年1月,ICAO第192次理事会以决议形式,同意北斗系统逐步进入ICAO标准框架;北斗为国际民航应用提供B1I、B1C、B2a等3种服务信号的策略获得认可;累计参加ICAO导航系统专家组(NSP)10余次会议,基本完成了北斗B1I信号标准和建议措施(SARPs)草案核心内容修订;同时与工业界标准组织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A)、欧洲民用航空设备组织(EUROCAE)建立了联系。

    二是国际海事方面,2014年11月IMO海上安全分委会(MSC)94次会议完成了北斗系统作为世界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的最终认可,北斗系统成为第三个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世界无线电导航系统;完成了船载北斗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标准号MSC379(93);通过了支持北斗的多系统船载导航接收机性能标准,标准号MSC401(95);2017年3月IMO航行安全、通信与搜救分委会(NCSR)第4次会议将北斗写入海事应用的PNT导则内;2018年5月IMO启动了北斗报文服务系统加入全球海上遇险搜救系统(GMDSS)的申请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