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篇 太极少侠拜偈武当七-第2/2页





    楼观道以陕西终南山下的楼观为中心,传播于关中地区。在北魏孝文帝时起以梁谌、王嘉、王道义、陈宝炽、李顺兴等为代表正式形成楼观派。此派受到南方上清派的影响颇深。在其兴盛发展过程中,陈宝炽、韦节、王延、严达等著名道士起了重要作用。

    在唐朝时期,楼观道成为与上清派同样的待遇的御用道教流派,具有融合南北方特点的道教,在学术上形成了注重实用而不尚义理辨析的特点。

    楼观派虽然受到南方上清派的影响较深,但在神话老子方面却继承了北方天师道的传统。在佛教、儒教、道教三者的关系上,辩论空前激烈。虽然经历了道教被废除,但是道教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奠定了成为封建上层建筑与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道教: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国道教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之一。因隋文帝幼时由尼姑养大,自称我兴由佛法,对佛教非常重视。规定三教的次序是佛为先,道为次,儒教为末。在唐皇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扶植和崇奉,居三教之首。唐末的吕洞宾、钟离权成为后来内丹派的祖师爷。

    ?隋唐道教重玄哲学与政治:魏晋以来不大受道教重视的老庄著作,列入道藏太玄部首经,成为唐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道经。道教在唐代建立起了相当系统化的道教哲学体系。

    重玄之道即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性是指众生禀赋于道或道同一的不变之性。众生即是道,道中有众生,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在唐代崇奉道教,既有政治上的利用,也有帝王个人的信仰,但仍旧以政治利用为主。

    其一是利用道教神灵来制造皇权神授论,以达到神化皇权和帝王的目的。其二是利用道教的一些法术来佐国济民,其实质是利用宗教来达到安定社会的目的。其三是利用道教劝善惩恶来维护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其四是利用道教来抑制或反对佛教、巫教等教派的流传和发展。其五是利用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作为治国之略和养生之道。其六是利用道教神仙方术以求长生成仙。

    自南北朝以来,魏武帝崇道抑佛,梁武帝尊佛崇道,周武帝毁佛抑道,隋文帝先佛后道,唐初是崇道抑佛。武则天是先佛后道,唐玄宗崇道抑佛。

    这些当时的大事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和当时的政治斗争有密切的关系。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崇奉道教的皇帝。在他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中,自始至终的崇奉道教,从而把道教推向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

    唐代道教心性论的形成:唐代前期,道教在理论建树的总体与精深方面,有不足之处,常处于佛教下风。

    此时,道教中的博学之士以中华文化中的道家老庄之学为本位,吸取佛字中的义理精华,加以融会贯通,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哲理问题提出了诸多新解释与新观念,形成新的道教义理之学。成玄英的道教重玄思想即其代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