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3 你们把航天变得这么野蛮,讨厌!-第2/4页





    晓棠也点点头:“的确,大局为重,飞轮电池也算不了什么。”

    如果有其他人听到这话,准会气得吐血,一般的飞轮电池当然算不了什么,可能够做到每天自然损耗只有0.2%,功率转化78%,而且还有高度稳定性的飞轮电池,那是黑科技啊!别的不说,只是电动公交车的广泛应用,每年就是多少个亿的收益。

    从vasimr到飞轮电池,再加上氮化镓太阳能电池,跳板项目这一连串新技术,为了确保国家那边不制造麻烦,夏鸣都做好了交上去的心理准备。当然,实际操作还是得看菜下饭,不然国家反而会怀疑。

    晓棠再问:“第二阶段,探测器那边怎么样?”

    “没问题,总体上已经完成了。”

    夏鸣挥手,两人之间浮现出一个怪模怪样的装置。

    “雷-管”探测器总重达到了4吨,搭载有500公斤的登陆系统,主体只有简单的探测设备,大部分探测功能放在登陆系统上。

    智神星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54分之一,没办法用月球车或者火星车那种东西。登陆系统其实是三部机器人,一部仿照蜘蛛,用带抓钩的肢节移动。一部只有小型vasimr引擎和几条机械臂,用来当卫星,剩下一部则是完全仿照人类外形的机器人。

    之所以采用这么复杂的设计,是考虑到在智神星接收“锚标信息”可能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蜘蛛和卫星是辅助,人形机器人则是核心。毕竟人形是适应力最强的,也能为第三阶段的载人计划提供参考数据。

    “易姐的进展挺快呢”,晓棠赞叹道,三部机器人都是易立艳设计的。

    夏鸣却表扬起了晓棠:“你让老杨转到氮化镓半导体的方向是个好点子,用氮化镓做电路,探测器和机器人的可靠性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据不完全统计,卫星、探测器、飞船在太空里出的故障里,电路问题占了接近90%。原因是太空里的温度低,辐射强,元器件都需要特别材料和特别设计,一般的电子元器件可没办法在太空里用。即便是特殊材料做的半导体电路,也需要一套复杂的屏蔽和恒温系统来保护。

    换成氮化镓的话,虽然还不能完全适应太空环境,也就是没办法直接暴露在太空中,但对保护系统的要求就没其他半导体高,这就极大提高了宇航的可靠性。

    现在杨斌还只是在实验室里手工作业,因为时间太赶,“引信”探测器没用上新的元件,但“雷-管”却能享受到。

    “可惜,还来不及用氮化镓做芯片,智能和计算系统还是弱点”,晓棠有些遗憾:“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

    “肯定有的”,夏鸣鼓励道,两人在ar视野里对视,心中情思翻腾,却怕影响了工作,都没有显露出来。

    正要断开通讯,晓棠想到了什么,再问:“飞轮电池这边搞定后,第三阶段的能源问题,你想过吗?”

    夏鸣无奈的耸肩:“目前来看,只有核能这条路了,而且还不是核电池,必须是空间堆。”

    第一阶段是把500公斤的探测器扔到智神星旁边,第二阶段是4吨,第三阶段是空间站20吨加飞船10吨,让10吨重的东西飞将近5亿公里,需要的能源已经不是电池能够解决的了。只能上专门在太空里用的小型核反应堆,也叫空间堆。

    夏鸣说:“我已经让瓦西里回俄罗斯去联系,第三阶段光靠华夏这边的力量已经不够了,发射还得找马斯克,用他的猎鹰火箭发射空间站。空间堆嘛,华夏这边才起步,美国佬肯定不会给我们用,就只能把毛子的空间堆拿过来改造。”

    “也只是防备万一,没有第三阶段最好”,晓棠叹道。

    这是当然,第三阶段现在还只停留在纸面上,毕竟“雷-管”已经把机器人送过去了,机器人不行的话,送人过去也没多大差别。只是这事关系重大,总得准备个后手。

    晓棠再展颜笑道:“第一阶段搞定了,第二阶段进行得也很顺利,我觉得过几天你可以带着小欢回家一趟。你已经一年半没回家了吧,明年春节的时候,你也回不去。”

    回家就回家吧,干嘛非要拉上小欢说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