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8章 逐渐脱胎换骨的大宋(今晚一更,明天补……)-第5/7页



    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要做大事一样,喊的朝野上下人尽皆知。

    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间所有人,朝廷要动谁的蛋糕。

    人家要是不找你麻烦,那就怪了。

    他们总以为自己将大义的话放出去,天下就有无数仁人义士响应他们。

    殊不知仁人义士只是少数。

    更多的是一群恨他们不死的对手。

    他们最大的盟友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手里也没有权力。

    他们似乎也不怎么在乎盟友的反应。

    他们总是固执的以为,只要自己做的事情对盟友有益,盟友们只需要景从就好了,不需要发声。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革新注定一败涂地。

    寇季和赵祯就不同,该狂放的时候就狂放,该润物细无声的时候就润物细无声。

    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的手段永远也不会过事。

    这种事情就应该大张旗鼓的做。

    没有甜枣给,就要润物细无声。

    像是革新皇亲国戚对大宋的影响,在打了胜仗以后,借着胜仗带来的威严,顺手将他们铲除。

    并且昭告全天下人。

    不仅顺利的革除了皇亲国戚对大宋的影响,也借着皇亲国戚的脑袋和财富,收拢了一拨民心。

    革新商律,也是如此。

    下重手处置了官员中间的从商者,顺手推出了优厚的商律,打了官员,拉拢了商人,让天下人皆拍手叫好,官员们有气也没地方出。

    像是刑部如今正在悄悄推行的刑律革新,就有点润物细无声。

    从包拯奏请更改登闻鼓的条令开始,包拯总是能从一些陈年旧案中发现一些律法上的缺陷,奏请赵祯和寇季。

    赵祯和寇季就能顺势将已经修改好的律法推出去。

    只要不闹出大动静,满朝文武基本上反对的不是很厉害。

    朝野上下也很少有人闹事。

    对那些涉足刑律的人而言,包拯一条小小的奏事,赵祯和寇季一条小小的律法修改,根本没办法引起他们的敌视。

    虽说少了那么一丁点做手脚牟利的可能,但是为了那点苍蝇腿的钱,去跟赵祯、寇季死磕,划不来。

    更何况一般这种事情,都是在朝堂上廷议的。

    满朝文武都答应了,下面的人谁敢多言?

    多言就是打满朝文武的脸。

    他们能让你好过?

    包拯今日奏一条、文彦博明天奏一条、欧阳修后天奏一条……

    一条一条的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几乎没有任何定数。

    只要不是一口咬到了别人的痛处,别人根本就不觉得疼。

    像是蚂蚁吃大象,又像是温水煮青蛙。

    过程虽然十分漫长。

    但是效果却前所未有的好,更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

    偶尔有一两个人高喊着祖制不能改的话,还没等形成轩然大波,就会被以寇季为首的寇党大浪拍死在沙滩上。

    像是范仲淹、欧阳修、苏洵、包拯等人,都是战斗机中的战斗机。

    他们一致对外的情况下,斗嘴根本不会输。

    苏洵能梗着脖子跟人赌命,包拯能将唾沫星子喷人一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