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5章 根本问题-第4/6页



    倒不是朝廷吝啬,为了节省兵力,不愿意将两支禁军一起派遣出去。

    而是种世衡、朱能、李昭亮三人在奏疏上共同认为,在对大理的战事中,应该先用一支禁军对战,不够再追加。

    在他们看来,大宋的禁军经过了重新整编以后,兵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现有的五万禁军兵马,恐怕比以前十万,甚至更多的禁军兵马还强。

    再加上他们这些久经沙场的宿将指挥,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肯定比以前强横很多。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在奏疏中提到了火器。

    他们都想在外出征战的时候带上火器。

    火器如今正在锻造,全面的配备,还需要一些时间。

    兵马熟悉火器,也需要一个过程。

    枢密院就算给他们配备火器,也不可能配备太多。

    必须要等到了兵马熟悉了火器,会用火器作战以后,才能全面的配备火器。

    不然一口气将火器配备上去,兵马不熟悉用火器作战,甚至如何合理的应用火器都不知道。

    那火器就不是他们作战用的利器,而是催命符。

    寇季为此跟赵祯商量了一番,最终决定给天武军配备一万人的火器军备。

    同时从火器营内抽调了一千人,充入到了天武军中担任基础的军官职位,教导和指挥兵马用火器。

    大理,将会是他们的试炼场。

    一些的细则都商定妥当了以后,朝野上下立马快速的进入到了准备的状态。

    经过了九日的准备。

    一应所需的全部准备妥当以后。

    种世衡和朱能,率领着五万一千兵马,悄然的离开了汴京城。

    在出兵的时候,赵祯听从了寇季的建议,并没有兴师动众的四处去宣扬。

    寇季认为,战前四处宣扬,容易让百姓产生恐慌,也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还不如悄无声息的出兵。

    等到大捷入京的时候,再宣告给百姓。

    百姓,只需要知道朝廷打胜仗了就行,其他的,没必要让百姓知道。

    因为百姓知道了朝廷打了胜仗,会心生自豪感,会欢呼庆祝。

    知道了朝廷打败仗,只会产生恐慌。

    知道朝廷悍然出兵,只会产生浓浓的担忧。

    无论是恐慌和担忧,对朝廷和百姓都没有益处,所以能避就避。

    朱能和种世衡二人在离京的时候,寇季前去相送。

    寇季原以为,朱能会因为被种世衡抢了主帅的位置,心生不满。

    可是见到了朱能以后,寇季才发现,朱能不仅没有对此不满,反而一脸灿烂的笑容。

    汴京城外。

    十里亭内。

    寇季瞧着笑呵呵的朱能,狐疑的道:“被人抢了主帅之位,你居然不生气?”

    朱能笑道:“没什么好生气的。我的目的是去打大理,是不是主帅,其实我并不在意。再说了,治理地方那一类的东西,我也不擅长。

    官家派遣我和种世衡一起,我打仗,种世衡治理地方,相得益彰。

    所以我没啥好生气的。”

    寇季一脸愕然。

    朱能又笑呵呵的道:“此前跟种世衡争夺主帅之位,主要是担心朝廷只会派遣我们当中一人出去。如今舍得将我们两个人一起放出去,那我们就没什么好争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