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监军-第2/3页
    
    事实整个崇祯四年,大明各处都是一团乱麻。
    陕西的流贼在延绥巡抚洪承畴的清剿下,大部分流贼渡过黄河进入了山西,整个山西又被闹成了一锅粥。据报,山西的反贼已经有三十六营二十万之多!
    山陕动乱,南方也不消停,二月的时候,福建乱民造反攻打瑞金县城,后再官兵的为脚下逃到了山区。
    七月的时候,湖广发生大地震,长沙、常德、岳州、衢州等府灾情严重,无数房屋倒坍,死伤百姓数万,而地震波及了临近的几十个府,面积极其巨大。湖广和江西地方官府已经向朝廷请旨,要求拨银用来赈灾。
    可是现在的朝廷那里有钱粮啊,国库空的能跑马!全部的钱都砸在了辽西,用在了大凌河之战中。
    为了筹集四万大军的军费,几乎刮空了国库里最后一枚铜钱......
    要是打赢了也好了,可谁想到四万大军败了个干干净净,上至武经略满桂监军张春,下到三十多个将领,都折在了辽西战场。
    祖大寿倒是跑了回来,还带回了三千多建奴首级,可是四万援军却没了啊!
    这一仗可以说是赔了个精光!
    当接到辽西战报的时候,崇祯是那样的震惊,然后便是怒火万丈!他有满腔的的怒火想要发泄,却根本发泄不出。
    大凌河之败怪谁,怪满桂吗?满桂已经战死沙场。怪张春吗,张春不知所踪。
    那就只能怪蓟辽督师孙承宗了,而孙承宗已经在战败的第一时间上疏请罪,并请辞去蓟辽督师的职位......
    孙承宗是三朝元老,是帝师,在朝野的威望高的很,哪怕打了败仗,崇祯也没法直接处罚他,只能准了他的辞呈,让他回高阳老家养老。
    崇祯的怒火只能发泄在临阵逃跑的吴襄头上,下旨罢免了吴襄的官职。但却不敢杀吴襄。
    辽西军门盘根错节,吴襄在军中根基深厚,而辽西军门最大的头子祖大寿便是吴襄的大舅哥兼姐夫。罢免了吴襄可以,若是真杀了他,崇祯害怕引起兵乱。
    而即便杀了吴襄,崇祯不得不把团练总兵的职位给了他儿子吴三桂,因为派别人当总兵根本不好使,镇不住那帮骄兵悍将......
    所以便是有怒火,崇祯也发不出。
    好在,平辽总兵王业泰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在兵败之余给了崇祯极大的安慰。
    哦,不能说是安慰,而是给了崇祯极大的惊喜!这惊喜完全盖过了大凌河之败!
    以万余精兵朔鸭绿江而上,克镇江,陷宽甸五堡,下凤凰城,纵横辽东两千里,破城十来座,焚建奴屯村上百,缴获建奴旗丁首级五千级,俘虏建奴妇孺两万多,解救被奴役的汉民三万多人。
    这功绩如此之大,超越蓝玉直迈徐常!简直能和汉之冠军大将军霍去病相提并论!
    一时之间,接到王业泰送达的战报之后,崇祯是惊喜万分!
    连带王业泰部将周遇吉在大凌河打下的大捷,王业泰所部此役斩获建奴旗丁首级超过了一万!
    自从成祖北伐草原之后,这样的功绩从未有过,让崇祯如何能不惊喜。
    和王业泰取得的战绩相比,大凌河之败又算不得什么了。
    大明朝地广人多,四万军队算不得什么,而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建奴,过万旗丁两万余妇孺,这样的损失已经伤筋动骨了。
    虽然朝中有质疑王业泰功绩者,认为王业泰虚报战功的也为数不少。但是崇祯却非常信任王业泰,因为王业泰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虚报战功的先例。
    然而正在崇祯和朝廷大佬们商议应该给王业泰的奖赏的时候,山东却传来的噩报,孔有德竟然反了,正带兵攻打登州。崇祯勃然大怒。
    不过这个时候,孔有德还未攻下登州,崇祯的怒火也还没那么多。毕竟明末之时,军队哗变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例,已经是常态。
    考虑到孙元化在大凌河之役中也立下了一些功绩,虽然只是运筹此功,但作为东江镇的上司,王业泰所取得的功劳都有孙元化的一份。
    所以,崇祯对孙元化并未斥责,而只是传了一道圣旨,命其速速平定孔有德之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