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第五十八章-第3/4页





    此起彼伏的,还不乏一些体弱患病的考生吸溜涕水、抑声闷咳的声音。

    陆辞慢条斯理地把事前准备好的棉花耳塞取出来,堵住那些接连不断、却很能干扰思路的杂音,然后闭上眼,开始冥想。

    等监试官着吏人发下雕印好的试卷后,陆辞方睁了眼,将那口蜜水徐徐咽下,专心看起命题来。

    省试与解试的考试内容和顺序皆都一样,不同的地方,则在于考试的时长,以及考题的数量了:省试每天一场,共考三场,皆是巳时开始,申时结束。

    第一场试律赋和律诗,各一首。

    这次备考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自认已在上回押中题时耗光了运气的陆辞,直接采用了题海战术,不求精准,但求大致能涵盖住范围。

    这回知贡举的主司,也不是什么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之人,所命之题,也中规中矩。

    赋的题目为《司空掌舆地之图赋》,出自《周礼·司空》,为郑康成所注;诗的命题则为《蒲车诗》,出自《史记》卷二十八的《封禅书》。

    看到这俩题后,原本还有那么点担心主司剑走偏锋、取些闻所未闻的怪句为题的陆辞,也就彻底安下心了。

    在别的举子一边忍受寒气,一边苦思冥想时,陆辞动作却不疾不徐,先把墨研好。

    等墨汁好了,他的手指也暖了起来。

    再沉吟片刻,便稳稳当当地开始下笔。

    草纸虽顺连于卷前,但卷首需预留半张,容封弥官进行封弥。

    陆辞自然不会犯这么基本的错误,等留了白,写下个‘奉’字了,才落下赋题——《省试司空掌舆地之图赋》。

    得亏在这些时日里,不曾有过半日松懈,一直广取命题而做,现虽未运气好到再次押中命题,但也颇感熟悉。

    他只看了一眼,就有了大致腹稿,研墨的那段不长不短的时间里,就将其晚膳了。

    思定而落笔。

    陆辞将此赋限定的官韵‘平土之职图掌舆地’在心中反复念诵,写时小心慎重,确保不落一韵,不错一字:“率土虽广,披图可明,命乃司空之职,掌夫舆地之名。奉水土……辨九区而底平者也……尊临下土……”

    对这位代表举人在群见时做过致辞的年轻解元,巡铺官也难免多些关注。

    见其他人还在瑟瑟发抖时,这位却准备充分地将自己裹成半颗粽子,就觉得颇为有趣了。

    现看他从落笔到完成,竟是一气呵成,期间不见片刻迟滞,也不见犹疑涂抹,不免心里啧啧称奇。

    这究竟是莽撞大胆,还是胸有成竹?

    若换作旁人,他定然认为是前者。

    但放在这位小有名气的陆解元身上,可就不一定了。

    巡铺官好奇不已,但作为巡视之人,也不好在一学子身边多做停留,只有将这疑问默默憋在心里了。

    陆辞也暗暗为自己的表现吓了一跳。

    也许是经历过发解试的缘故,有了经验做底子,加上他心态一贯平稳,真正进了考场,面对这一贯苦手的律赋,居然半点不觉堵塞艰难。

    大概是这几年里闷头做题太多,都做出本能反应来了,身体记忆加上惯性思维,加上并不生僻陌生的题目,他只略为一项,就像做平日习题一般自如,硬是写出几分顺畅自如的感觉来……

    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会不会写得太简单了?

    省试交这么一份试卷上去,能成么?

    陆辞头回因做题太快太顺利,而莫名地生出几分茫然。

    不过在瞟了瞟时漏后,他就不再纠结细想,专心审读过了几次,不见有犯点抹细碎之错,就先将试卷移开。

    他狠狠灌了几口还残存了点温度的蜜水,重新活动了下发僵的手指,才继续盯着诗的命题瞧。

    ……等省题诗写完后,若还有时间,再考虑重新看看自己这首赋吧。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