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四十二章-第3/3页





    朱说他们也还好,在始终难以入睡后,就点燃了陆辞事前就着他们每人一份、备好的安神熏香,总算睡了两三个时辰。

    但始终不比陆辞的精气饱满,从容淡定。

    他们只当陆辞是信心十足,却不知对方怀的是‘头回大可落榜也无所谓,只当探探路’的轻松心态,跟彼此检查了一下文房和试纸后,就在巡铺官的虎视眈眈下,于监试官前排成了一队。

    见惯士人们走到检查的这步,才在他们公事公办的问询下猛然意识到自己漏了什么,发疯一样跑回去取的狼狈;以及满头冷汗、手脚发软,问话后恍神半天才回的紧张姿态……

    轮到陆辞时,这位面无表情的监试官才终于有了些神色变化。

    陆辞微微笑着,将文房和试纸悉数从袋中取出,摊在小木桌上,不疾不徐地退开一步,礼貌道:“有劳。”

    等监试官看完,点了点头后,陆辞又很快收好,不耽误身后的士子片刻功夫。

    随人入座时还不忘轻声道:“多谢。”

    监试官严肃地点了点头,并不与他有半句交谈。

    ——这才像话嘛。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解衣检查是否有绣体私文的做法,是在大中祥符五年2月15日下诏就停止了的,原因如文中所列。再次出现这种做法,是在南宋。(《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2监门官负责搜检怀挟,巡铺官(不是巡捕!)负责举人进入考场之后的巡查。监试官负责领人入座等事(后做详述)(《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3巾箱本=夹带册,一种宋小书坊偷偷卖的作弊工具。后来一度遭到官府焚毁。

    4十数人共敛财雇一人带书来的情况,欧阳修曾在他的《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里提及

    5传义:指的是在考场上遥口相授或传递文字(《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6考试前一天,会张榜公布座次,考生必须‘按榜就座,不得移易’。(《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7衡鉴堂的这一名字借用自《景定建康志》的《重建贡院之图》,作用如文中所述。

    8特奏名制:对经年累月考不中的人,宋太宗发明了这么一个安慰的赐科班仪式,含金量就可想而知了……(《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 富品中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