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参谋长】-第3/4页



    军中的书记看到了这一幕,意识到这是上天的一个暗示,于是,他将此事记录下来。直到多年以后,大家才可以确定这个异象意味着什么.李密大概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但他不会让这突然杀出的横风打乱他的脚步。我已经不是命运的奴隶,命运于我,无可复加矣。

    我命,我书!踉跄了一下,李密迅速调整身体,站稳了脚跟。然后大步登上了最高位。从这一刻开始,谋士李密已经消灭,取代得是号令群雄的领袖李密。

    李密等这一天等着太久,上天给他的磨历也太多了,但值得欣慰地得,等待跟回报往往成正比,像窖酒一样,放得越久,回报越丰厚。瓦岗英雄大聚义的时刻已经来到。

    个月前,各地的义军接到了一封密信,信是李密起草,翟让签署的,信中提到瓦岗军将攻打洛口仓,如果大家锅里缺吃的,不妨点起兵马,大家共聚洛口仓,吃大锅饭,喝大碗酒。

    这是江湖盛事,但指望大家都来共襄盛举是不现实的,事实上,静观其变的不少。反正洛口仓粮多,迟点去。瓦岗军也吃不完。等洛阳的刘长恭被击败,各地义军终于动了。

    曾经拒绝李密的长白山王薄。平原郡郝孝德拉着部队来了,除此之外,孟让,王德仁以及济阴房献伯、上谷王君廓、长平李士才、淮阳魏六儿、李德谦、谯郡张迁、魏郡李文相、谯郡黑社、白社、济北张青特、上洛周比洮、胡驴贼等等义军纷纷前来入伙。

    这些都是雄据一方的枭雄,以他们的实力打个县城是没问题,但想要做更大的事情,只有团结一条道路。洛口仓城里很快聚集了数十万的兵马,而李密还在等另一批人的到来。李密等的是裴仁基。裴仁基据守的虎牢关很重要,这是洛阳的东面门户。要想攻取洛阳,必

    须拿下虎牢关。对于裴仁基,李密没有动武,他采取的是劝降。此时,裴仁基很纠结,本来约好跟刘长恭会战洛口仓,可跑到半路,刘长恭已经完事逃跑了。

    裴仁基迟到了,迟到的原因似乎并不是睡过头或者表坏了。事实上,他在隋朝体制内过得并不怎么开心。隋帝杨广给他配了一名副手,名为帮助工作,实则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他跟副手之间的关系很紧张。裴仁基有个特点。大方,经常给部下发奖金,这个举动引起了副手的不满。数次警告要上报杨广。身边有个刺头,现在失期不至。裴仁基看来需要找阴阳先生给自己找块风水宝地建地下安居房了。此时,李密的说客找到了他。

    给他提供了第二条路。裴仁基没有犹豫。回头就将副手砍了,然后拉着

    队伍投向了李密。这是一次极其成功的策反,除了得到裴仁基这位猛将以及虎牢关外,瓦岗的大军又新增了两员虎将:秦叔宝跟罗士信。千金易得,猛将难求,见到秦叔宝跟罗士信后,李密大喜过望。做为一名反军领袖,一支忠勇的近卫军是必备的,现在李密终于配齐了人员。

    李密在招募来的士兵中挑选出八千员,组成内外军马,分隶于四骠骑,李密表示: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这并不是一个太夸张的说法。秦叔宝就是四大骠骑将军之一,其他的骠骑将军,史书记载不一,但还有一个人是可以肯定的。

    此人是程咬金。程咬金领着一帮乡勇,骑着马,拿着长枪来到了洛口仓城要求入伙。在演义里,程咬金属于开心果的人物,头脑简单,大手大脚,性格直爽,正如梁山少了李逵便少了三分趣味,瓦岗军里自然不能没有程咬金。

    但要注意的是,历史中的程咬金跟演义中的程三斧是不同的,首先,程咬金的兵器不是斧头,而是马槊,其次,程咬金不是倒霉的私盐贩子,事实上,他极有可能是一位地主。

    程咬金,济州东阿人,在投奔李密以前,他在老家组织了数百人搞了个自保会,他本人任保长。平时抵御一下游寇的骚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程咬金并不是一个马大哈,这个人是一个很精明的人。程咬金成功活到了大唐朝,位列唐朝著名功臣团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享年七十六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