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刺丁案(九):战略情报
1940.2.10.
上午十点,愚园路,汪精卫公馆。
各方贵人,人头攒动,进进出出,熙熙攘攘,“南京国民政府”即将成立,“还都大典”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这个时候,也正是各方人物,跑官要官的最后冲刺阶段,汪公馆不忙,那才叫奇怪呢。
此时不仅是汪公馆,陈公博和周佛海的公馆,也是一样的忙碌,到处都是托关系走后门的人物,要在新成立的伪政权当中谋取一席之地,争着抢着,要遗臭万年,让人不觉之间,就联想到当年满清占据南京的时候,下着大雨,明朝的旧官员们争先恐后的到新朝廷去报到,清朝拿出了一堆堆的新官服新官帽招待他们,大雨之中,官帽的红缨子掉了色,满地都是红色的泥水,就好像无数人的鲜血一般----看来中国,从古至今,最不缺的就是汉奸了。
这时候的汪公馆,简直就相当于一个硕大的交易市场,买卖的商品,便是新政府当中的各种高高低低的职务,这些职务,都有各自的标价,有的甚至需要进行某种形式的“拍卖”,价高者得,说它的主人“日进斗金”,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侯东来便选在这个时候来找汪锦元,他明白,只有把自己隐藏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才是他最好的掩护。
汪锦元当然没空来招待他,此时的汪大秘书,正忙得不可开交,接待着各路神仙:重庆来的“归义”人士,各路汪精卫的旧部,学生,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北洋时期的各种下台官僚,甚至还有清朝的遗老遗少,还有那些不要脸的“艺术界人士”,青帮当中“想走正道”的各位大流氓……
他的工作看上去并不复杂,却也并不那么简单:在对方自报家门之后的一分钟之内,汪锦元需要判断出对方在政治上的“斤两”,还有他们口袋里的“虚实”,两者俱佳的,便引荐给汪精卫,获得汪先生的“亲自接见”。
对于那些有“重量”却没钱的,就把他们的名字写入名单,送交汪精卫,让汪精卫自己选择见或不见;而那些既没有“重量”,又没有钱的,便安排汪公馆里面的次要人物接见,给他们一番虚与委蛇的承诺,画个虚无缥缈的大饼给他们,然后便打发他们回家,“等消息”。
从头到尾,汪锦元对所有人都陪着笑脸,但在这职业性的笑容背后,待遇可是千差万别,有的人已经来此地十几次了,别说汪精卫,就连汪精卫身边的几个核心幕僚的“金面”,都未曾见到过半次呢。
汉奸的政治逻辑,就是这么简单,不拿出点儿真金白银,别想见到正主,这就是他们的规矩,也是他们的信仰,什么“拯民于水火”,什么“再造民国”,都不过是放屁罢了。
这样腐败透顶的政府,无耻至
极的政权,居然还号称要领导中国,成为一个“文明礼仪廉耻之邦”,也真是痴人说梦,不知所云了。
侯东来告诉了汪公馆的一个招待,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见汪大秘书,然后便自顾自的走进了一间最偏僻的小接待室(汪公馆走廊里一字排开六个接待室,这是最里面的一间,此时人人都忙于跑官,所以根本没有人在这间屋子里傻坐的),躺在小接待室的长条沙发上,索性睡了一觉,这几天,他实在太累了。
所谓“艺高人胆大”,跑到中国最大的汉奸老巢里面酣睡,整个中国,也只有侯东来一人而已。
直到汪锦元将他推醒,他才知道,自己居然已经睡了一个多小时,时间已经来到了中午时分了。
汪大秘书推掉了好几个饭局,来专门“接待”侯东来,那些请客的官员,自然都知道侯东来的特殊背景,明白这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人,背后真正的老板是日本人,便都不敢去招惹他,于是纷纷“被迫”辞别了汪大秘书,自己去吃饭了。
“东来,你来这里一定是有事,直接去找我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等着?”汪锦元一边说笑,一边指了指房顶,然后将一根手指按了按自己的耳朵,这一套动作整齐划一,显示出了汪锦元良好的“职业素质”。
侯东来当然明白汪锦元这一套动作的含义:这件接待室并不保密,隔墙有耳算是轻的,日本人在这屋子里秘密安装了窃听器,也是很有可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