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姗姗来迟的第三人-第2/2页
    
    赵山河打量着眼前的书生,身上的衣服穿的一丝不苟,衣服上每个物饰该在什么地方,绝对没有半点偏差,五官极其端正,目光坚定而执着,就算站在那里也给人非常严谨,一板一眼的感觉。
    书生打量着赵山河,在思考着该怎么与赵山河辩论。
    赵山河继续说道:“商君在《更法》中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理论。如果你不明白的话,我再给你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遵守旧的礼制。”
    赵山河放下手中的茶壶,继续说道:“这句话的前半句,你可以当他没有,因为你还接触不到这个层次。但是后半句中的核心观点就是,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要遵守旧有的礼制。当时在霸州,龙泉寺方丈惠德,手中有皇太后的懿旨,天下百官,有谁敢不遵从?但是如果遵从了,霸州百姓就没有田地,没有房屋,没有粮食,就会居无定所,形成流民,从霸州开始向四州县迁移。如此时节的迁移,必然会引起大量百姓的死亡。如果按照你的说法,本将军斩了惠德,不出三天,本将军也会人头落地。到时候百姓还继续居无定所,继续要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而龙泉寺继续是皇家寺院,继续把持着霸州的大部分土地。”
    “晚生受教了。”书生听着赵山河的话,思考了一会,对赵山河躬身施礼。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举一而反三也是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的。商君变法,给法家靠开创的并不单单是一条‘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路,也是一条律法不断更新适应当前社会情况之路。这二者是一体的,而不是单一的。”赵山河继续对书生说着。
    就对律法的理解,赵山河坚信先进的法律在与落后的法律进行对比的时候总是可以很清晰表现出其先进性的,所以赵山河面对这个死读书的法家狂徒的时候,丝毫不因为自己对法家没有研究而畏怯。
    书生听完赵山河的话,变得越发恭敬起来,重新整理了身上的衣衫,郑重其事地对赵山河鞠躬,开口说道:“学生耿平拜见靖远伯,谢靖远伯点拨。”
    “好了,辩论就到此为止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才是书生成贤成圣的过程。”赵山河将耿平扶起来,看着旁边眉头微皱的王承裕,对王承裕说道:“王师,法家与儒家立世的基础不同,您大可不必介怀耿平刚才所言。”
    “靖远伯称呼晚生字号忠直即可。”耿平听到赵山河称呼他的名字,感觉心中有愧,继续说道:“圣人言,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虽然靖远伯年纪轻轻,但是学识超越忠直甚多,您以后还是叫我忠直好了。”
    赵山河看着耿平,耿忠直,心中无限喜欢,他的身边正缺少这么一个品性秉直公正具有法律天赋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