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船行河中琐事多-第2/4页





    “可是吵着姑娘看书了?”香绣问道。

    “没有,是她唱的很好听,想请她过来唱给我听。”宋箬溪浅笑道。

    “好,奴婢这就去。”香绣放下手中的绣棚,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香绣回来了,禀报道:“姑娘,是旁边小船上一个歌女在唱曲,雒淇公子说,姑娘要听什么曲,只管传话过去让她唱,不能让她上船。”

    宋箬溪知道上官墨询是为了她的安全,想了一下,道:“让她唱她拿手的曲子好了。”

    香绣出去告诉上官墨询。

    上官墨询就命那歌女吟唱起来。

    “奴本是明珠擎掌,怎生的流落平康?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三春南国怜飘荡,一事东风没主张,添悲怆。那里有珍珠十斛,来赎云娘。”

    歌女声音轻柔,咬字清晰,歌词幽怨缠绵,婉转凄切,怆然涕下,如泣如诉,一声声倾诉着做为歌女的苦难和哀怨,渴盼着能有人帮她赎身脱离苦海。只是,她在此时唱此曲,会让人有种刻意而为的感觉。

    连宋箬溪都有这种感觉,上官墨询和庹焰就更不会中计了,赏了那歌女十几两银子,打发她离开。黑暗中,没有人注意到那歌女低垂的眼中闪过的不甘。

    一夜好眠,清晨船离岸。

    又行了两日,因顺风顺水,船提前了一个时辰停在顺川的码头。天色尚早,巧桃就撺掇着宋箬溪下船走走,宋箬溪坐了这几天的船,也想走动走动,舒展一下筋骨,笑道:“蚕娘,你去问问雒淇公子,可准我下船。”

    蚕娘应声而去。

    上官墨询随蚕娘下来了,“你想去上岸?”

    “我就在附近走走,可以吗?”宋箬溪看着他,眼中有一丝企盼。

    上官墨询与她对视片刻,不忍拒绝,道:“我陪你下去。”

    宋箬溪轻轻一笑,等青荷拿来帷帽,带子时四人和蚕娘香绣巧桃巧儿,跟着上官墨询下了船。

    不打算进城,就没有雇轿子和马车,一行人沿着河道缓缓而行,河岸边的渔船上升起了袅袅炊烟。

    有几个书生在欣赏河边景色,有个书生摇头晃脑地吟道:“渔家渡口起炊烟,晚霞低映系钓船。”

    只吟出两句就卡住了。

    宋箬溪轻笑摇头,腹中无才,偏还要装模做样。

    “垂白衰翁在道边,一曲清江淡霭中。”上官墨询好兴致地帮他把诗补全。

    宋箬溪斜了他一眼,道:“你不是说你不擅长诗词吗?”

    “顺口胡诌的,都不合韵。”上官墨询道。

    “既然知道,你就不乱接,藏拙懂不懂?”宋箬溪道。

    上官墨询笑了笑。

    子时笑道:“合韵不合韵,咱不懂,听公子这两句接得蛮顺的,倒也挺好的。”

    宋箬溪正要说话,巧儿兴奋地道:“姑娘你看,那儿有人在捏面人。”

    宋箬溪顺着她的指引看去,有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捏面人,摊子旁围着一堆小孩子,看巧儿满脸渴望的小模样,道:“让你香绣姐给你几文钱,去买一个来玩吧!”

    “谢谢姑娘。”巧儿笑道。

    香绣从荷包里掏出几文钱给巧儿,“快去快回。”

    不一会,巧儿就举着个面人回来了,“姑娘,你看。”

    宋箬溪笑,“捏了个小巧儿啊,挺象的。”

    “姑娘也去捏一个吧。”蚕娘以为她喜欢,提议道。

    “不必了。”宋箬溪没这个兴趣。

    一行人在渡口转了一圈回来,发现一群人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怎么办?好像都没气了,恐怕是救不活了。”

    “这个样子,肯定救不活了。”

    “脸都泡肿了,只有大罗神仙才能起死回生。”

    “费了这半天的劲,捞上个死人。晦气。”

    “人都死了,不如扔回河里去,到也省事。”

    “你真是黑心肠,这样的话也说的出口,既然捞上来了,就找个地方把她埋了,也算功德一件。”

    “说得好听,埋人要银子,你出啊?”

    说到银子,众人相互推诿,他们大多是渔民和船工,挣的血汗钱,拿银子出来安葬一个陌生人,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