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逝者如斯夫-第2/5页





    可是,当他看见西靖农商银行催还贷款的通知单时,脸色顿时凝重起来。这样的催账单,在他看来,简直就是一道催命符,只要一看见就头昏烦心。可是,又不得不苦笑着硬着头,在上面签字。

    如今,银行为了自身的利润和安全,对像森迪亚这样财力雄厚的知名上市大公司,也施行银根收紧措施,而且,施行起来毫不手软,就跟对待大街上那些小饭馆小商店一样。

    见此情景,赵敏小心谨慎地说:“范总,银行催的很紧。那个信贷科的李茂繁科长打来电话,要公司赶紧还款,还威胁说,如果到期还不上,就停止和森迪亚合作。”

    范文斌苦笑一声,无奈地在通知单上签上自己的大名。等赵敏走后,他再也没有好心情呆在办公室里,就开车出来,沿着新修的极为宽敞的大街,漫无目标地乱转。他有专职司机,但是,很少用。自己开车,很方便的。

    他记得,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谋不可众,利不可独。”有时候,必须排除一切繁杂的干扰,独自一人很清净地考虑事情,而且,一旦决定了,就要不顾一切地坚持做下去。在这方面,他有深深的独到体会。

    不一时,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滨河路,见这里人很少很清闲,树木茂密,绿草成茵,环境优美,就不由自主地将车停放在一处空地上,站在黄河岸边,迎着凉风,很有兴趣地观赏起黄河来。

    最近这几天,尽管公司放了国庆小长假,全体休息,但作为董事局主席,他感到事情比平时更多了,自己也更忙更烦心了。其中,最令他牵挂担心的就是“XQ”项目。

    此时,看着滚滚黄河一路奔腾而来,又以百折不回披荆斩棘的大无畏勇气东流而去,浩浩荡荡,范文斌觉得自己的心胸为之更开阔了,情不自禁地泛起一股强烈的“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杰感。

    他是土生土长的西靖本地人,老家就在距离新城区不远的农村。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在武汉念了四年大学,最后,又回到了黄河边,白手起家,几经挫折,成立了森迪亚科技公司,而且,还是迄今为止,西靖市唯一的上市公司老总。

    这番来之不易的打拼成就,不要说跟同龄人相比,就是跟所有的创业者相比,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四线城市西靖,还是显得鹤立鸡群独领风骚,也难怪老家的人会说,范家的祖坟头上冒青烟了,出了他这样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当听见这句话时,他苦笑着摇了摇头,竟然滋生出无限的感慨。家乡的父老们只看见了今天成功辉煌的范文斌,而没有看见当年一怒之下辞去铁饭碗,受尽同事同学朋友白眼冷话,艰辛打拼而差一点沦落到乞讨地步的范文斌。

    每每想起自己所走过的艰难坎坷之路,范文斌心底就会情不自禁地泛起一股“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苦涩。当然,苦涩一闪而逝之后,紧跟而来的是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万丈豪情。

    在他遥远的记忆中,西靖是黄河边一个很破旧也很荒凉的城市,至少,二十年前,在西靖一中读高中时,留给他的就是这个印象。那时候,他非常渴望有朝一日,能够走出西靖这块地方,到外面的大世界去闯荡一番。

    但是,二十年之后,这个残存在脑海里的记忆,已经完全被眼前的现实景象所取代。如今的西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而这个二十年,巧好也是他读书创业的黄金时期。

    别说其他方面,就是城市的面积,至少也拓展了一倍以上,道路宽敞高楼林立繁花似锦,真正显示出了一座正在高速发展的西部城市特有的那种时代风貌,更别说人的变化了。

    老家坐落于黄河河畔,叫范家渡,与新城区一河之隔。此刻,站在一处耸立的岩石上,伸长脖颈,顺东远远望去,就能够依稀看见老家绿树环绕的大致面貌。晴天,还能够看见袅袅炊烟。

    尽管很多人,特别是那些读过大学的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生活,离开了老家老远,走向更富裕更繁华更有希望的大城市,极有可能永远也不回来了,但是,老家的整体面貌,至今依然如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