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熊威受恩不忘旧,施俊绝处又逢生



    诗曰:

    曾见当年鲁母师,能无失信与诸姬。

    拘拘小节成名节,免得终身大德亏。

    凡人立节立义,全在起初。些须一点正念,紧紧牢守,从此一念之微,然后做出大节大义来,使人钦敬佩服,皆有所矜式,不信,引出一位母师来,列位请听。

    母师者,鲁九子之寡母也。腊日岁祀礼毕,欲归私家,看看父母,因与九子说知。九子俱顿首从母之命。母师又叫诸姬,嘱之道:“谨守房户,吾夕即返。”诸妇受命。又叫幼子,相伴而归,既归,阅视私家事毕。不期这日天色阴晦,还家早了。走至闾门之外,便止不行。直等到天色傍晚,方才归家。不期有一鲁国大夫在对门台上看见,大以为奇。因叫母师问道:“汝既已还家,即当人室。为何直挨至傍晚,方才归家?此中必有缘故。”母师答道:“妾不幸夫君早卒,独与九子寡居。今腊日礼毕事闲,因往私家一视。临行曾与诸妇有约,至夕而返。今不意归早。因思醉饱娱乐,人之常情。诸子诸妇在家,恐亦未能免此。妾若突然人室,使她们迎侍不及,坐失礼仪,虽是她罪,然思致罪之由,则是妾误之也。故止于闾外,待夕而人。妾既全信,诸妇又不致失礼。不亦美乎?”鲁大夫听了,大加叹赏。因言鲁穆公,赐母尊号曰:“母师。”使国中夫人诸姬皆师之。君子谓母师能以身教。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诗曰:

    熊威不枉负英雄,遇得恩情尚报情。

    纵作山王为叛逆,亦知德怨要分明。

    大仁大义说施昌,贿买亡徒不死亡。

    始识救人人救我,好心肠换好心肠。

    且说劫夺了施俊的驮轿车辆等,不是熊威与朋玉的主意,都是韩良一人的主意。皆因酒吃得过量,无事之时,常有喽兵蛊惑:为山王寨主,应当论秤的分金,论斗的分银,寨主讲究吃人心麻辣汤。韩良就记在心里了。

    他们三位得了山寨之时,山中原有些财帛。熊威的主意,大家都分散了。又遇着老道,不教他们下山借粮。两气夹攻,山中就苦了。老道往山上供日用,也是三四十人吃饭,固然很丰富,纵有些个银钱,慢慢的也就垫干了。这日韩良大醉,就把施俊劫上山来。可有一样好处,不许喽兵污辱人家的妇女。就把女眷交与后寨服侍夫人,由她们大家作一个使唤人,听后寨使唤。所有男子,都捆将起来,等着挖心吃麻辣汤。

    皆因后寨夫人吴氏,见着金氏娘子品貌端庄,是一团的正气。问明了家乡姓氏籍贯,赶着就把金氏娘子搀于上座,自己倒身下拜。把金氏娘子吓了一跳,又细问她的情由。

    原来玉面猫熊威他先前做的是镖行买卖,皆因是与本行人闹了口气,立志永不吃镖行。后来自己落魄,病在店中,衣不遮体,食不充饥。店中伙计与他出了个主意,在武昌府卖艺。每天总剩十几串钱,就在三四天的工夫,也换上衣服了,也存下了钱了。那日又出去卖艺。本处的地方与他要钱,他给二成账,地方不答应,要平分一半;还不是净分当日的,并且要平分那前几天的钱。彼此口角分争,三拳两脚把地方的那条小命送归西天去了。这一结果了地方的性命,如何是好?又走不了。可巧遇见兰陵府的知府,施昌施大老爷卸任坐轿走过那里,看见熊威的体态,问了从人,当时没教他们交县。晚间教老家人重贿了狱卒,打点了上下手,让熊威自己越狱出来。临行老家人还赠了他十两银。他又问了老家人的名姓,问了老爷的原籍,并且问老爷跟前几位公子,都叫什么名字,日后好报答活命之恩。自己冲着老爷那里磕头谢了恩,又给老家人磕了头,方逃命去了。到后来居住此山,他的家小焉能不知。

    可巧这日问起金氏来,金氏看着这个压寨夫人也是一团的正气。金氏就将自己婆家、娘家姓氏籍贯,说将出来。吴氏一听,方知是恩人到了,自己参拜了一回,复又打发婆子急与寨主爷送信。婆子急忙出来,找着喽兵告诉明白。喽兵飞雁相似的往头里跑,喊道:“寨主爷,别杀那位公子!那是恩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