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三次非洲(1)
探险队成员
1865年9月11日,李文斯顿抵达孟买,印度总督富力里热切地欢迎他,并且乐意提供李文斯顿前往非洲的一切费用,富力里也招聘愿意跟随李文斯顿进人非洲的人。有三组人愿意前往,一组是位于孟买郊区拿西克(Nassick)的9位非洲自由土著,一组是孟买海军基地13名印度水兵,一组是在尚吉巴岛(ZanzibarIsland)工作的10名约哈拿族土著。李文斯顿却一直等待着涕涕的马可洛洛族人,但是葡萄牙政府明令禁止马可洛洛族人与李文斯顿合作。探险需要忠实的助手,李文斯顿第三次非洲探险一开始就很不顺利。
李文斯顿不是遇到不顺利就放弃的人,他常在最不利的环境中,做最好的准备。1866年1月5日,李文斯顿率领这9位拿西克人、13位印度水兵以及邱玛、威克坦尼前往尚吉巴岛,与10名约哈拿土著会合,同时还带6只骆驼、3只水牛、1只小牛、2匹驴子、4匹骡子与1只名叫“奇塔尼”(Chitane)的猎犬同往。出发前,李文斯顿写道:“愿我脚踏之地,成为上帝祝福非洲人的道路。”
i尚吉巴岛
1月28日,探险队抵达尚吉巴岛。尚吉巴岛位于非洲东海岸外30公里,是一个深海鱼礁形成的岛屿,长约100公里,宽约32公里,是控制欧、亚前往非洲东岸的枢纽。早在公元11世纪,阿拉伯人就占领该岛,当做东非洲沿岸物产外销的商港,17世纪转而成为大量非洲奴隶的输出港,而且是世界最大的非洲奴隶贩卖市场。李文斯顿前来的目的,是要调查这里奴隶的贩售情况,他发现了许多惨绝人寰的事实。黑人被在市场喊价、公开出售,家庭、夫妻、母子,在漫天喊价中被拆散。
虽然美国南北战争已经结束,不再进口黑奴,但是中美洲与南美洲的棉花种植,仍然在大量地引进黑奴。李文斯顿估计,一年由尚吉巴奴隶市场拍卖出去的奴隶,至少有2万人。
3月17日,李文斯顿与探险队员搭船抵达东非洲的米京丹利湾(MikindanyBay)。米足丹利湾是一个深水港湾,是葡萄牙人所拥有的港口,探险队在此采购必须的装备。李文斯顿在此又招募了26个在港口打工的土著,其中包括7年前李文斯顿在赞比西河畔所认识的苏喜与阿摩拉。
拖不动的队伍
4月6日,由米京丹利湾起行,李文斯顿与60位探险队员进人露乌玛河。李文斯顿写道:“若为上帝而做,流在额头上的点点汗珠,不再是诅咒的记号,而是喜悦的音符。”5月初,探险队在露乌玛河遭到采采蝇的攻击;5月7日,携带去的胳驼、水牛、小牛,大都死亡。
此时,李文斯顿与拿西克土著起了争执。李文斯顿认为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家畜,但是他们经常虐待家畜,动辄给它们背负过重的货物,夜里也没有用茅草覆盖在家畜身上以躲避采采蝇的攻击。拿西克土著开始威胁要离开探险队,李文斯顿写道:“由这些拿西克土著的表现,我体会到宗教行为可以演变成最大的伪善。他们来自教会学校,会唱诗歌、会大声祷告,但是私底下对人与动物非常没有爱心。这种宗教的伪善,反而使别人对他们的信仰反感。”
饥饿行军
5月9日,探险队遇到强悍的马志都族战士,李文斯顿写道:“他们走路的声音像是成群的蝗虫飞翔,拿着巨大的盾牌,能如野鹿般快速奔跑。”马志都人对外族人很凶,却对李文斯顿很好,他们给探险队员吃甜高粱,还赠送了几条鱼,李文斯顿也回送他们一些花布。
15日,探险队吃完了食物,只好一边前进一边寻找食物,这时印度水手也要求离去。李文斯顿与这批印度水手相处日久,才发现这些人加人探险队的原因。他写道:“他们是印度教徒,认为严酷的自我受苦能使灵魂更提升,而探险显然是人类所能忍受的极限。但是,当他们把注意力都转向自己时,反而看不到非洲内陆热带雨林的美丽。四个月的探险苦行,对他们显然索然无趣,他们能够承受短暂时间内的激烈痛苦,却无法忍受四个月的无聊曰子。我试着减轻他们的负荷,他们还是吵着要离去。我现在才体会,一个人真正的不幸,"不在他身体遭受多少苦痛,而在他受苦之后依然自私,只知道为自己活着。想以受苦来净化灵魂,会把信仰扭曲成一堆令他人没有胃口的教条与表现。他们称这种表现是一种善行,但是我告诉他们耶稣基督的白白恩典时,他们立刻以自己的受苦与善行排斥上帝的救恩,甚至显出厌恶的表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