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外来人王晓新



    等到了刘家,只见王晓新好端端的正坐在屋子里面呢,还是一脸如痴如聋,如呆如傻的样子。

    我走到近前,只见王晓新却突然发抖起来。

    我开了天眼,看去,那刘晓新哪里是人,明明是个纸剪的人化作刘晓新的样子坐在床上!原来如此,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他的原因。

    这假人把我们骗得好惨,只见那纸人嗖的一声钻了出去要从窗户跑掉。这下子村民们都看傻眼了。

    眼瞧着就要从窗户逃跑,只听唰的一声,一把剑当胸贯穿了纸人的胸膛。

    纸人噗的串起一串火苗来,举剑的是马修元!

    马修元把纸人摔在地上,它痛苦的挣扎着,突然带着火飞起来,往山上飘去!

    看来那个纸人要回去了,跟丢了可麻烦了!

    别急,我们已经在下山入口布置了结界,他会遁地之术跑了也没用的。

    此刻,罗兰和慧净就等在那里,用绳子打了几个结,系在树上,绑上我静心准备的灵符,和引魂铃做了个困仙阵。

    可惜,那纸人没有回到他主人跟前,就在山腰上扑腾了两下,熄灭了,被烧死了!

    我赶紧拿出师傅送的罗盘,只见指针不断地灵活转动,最后转到一个位置不动了。

    我们朝着罗盘的方向往西走去,结果在一个石洞里看到了一具尸体直挺挺的倒在地下,已经僵硬了。

    上前一看,那尸体正是王晓新,我检查了一下,他竟然已经断气多时。

    他旁边有一个青铜器皿,雕刻着上百个孩子面孔的铜壶。上面还刻着一些邪咒,还有一本邪书。

    我拿起那本书,上面写着“龙虎宗门密藏”几个字。

    等我仔细看那文字,有男女双修提升功力,借尸还魂以达到长生不老的邪术。

    更有控制人心神,淬炼毒物,炼制魂魄和小鬼的方法,总之千奇百怪,各种道门的邪法,这里都有详细的讲述。

    马修元看到那龙虎山几个字目眦欲裂,原来这龙虎山一派正是归于正一教,只不过这其中也有不少的渊源。【*@爱奇文学www.i7wx.com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龙虎山其实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马修元就是出自正一教。

    正一教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于元代中后期形成后,一直流传至今。正一道的形成,以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为标志。该年元成宗在已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基础上,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

    符箓”。

    什么事道教的“三山符箓”呢?三山符篆是分别指了三个道教的派别,有茅山的上清箓,阁皂山的灵宝箓,龙虎山的正一箓。元代由龙虎宗正一教主统领“三山符箓”后,统称正一符箓,江南民间信奉者颇众。

    我出自茅山派七星门,茅山派是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所创。尊三茅真君为祖师,故名。主修上清、灵宝和三皇等经书,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高道辈出,隐若道教正宗。及宋稍衰。北宋时与龙虎山、合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号称三山符箓。

    灵宝派(阁皂宗)

    说到灵宝派就不得不提上清派,上清派奉持的主要经典有《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等。道教教义与医学相柔合的养生、修真古籍,以七言韵语描述人体五官、五脏,六腑诸神,更推广至全身八景神及二十四真之形象与作用,恒诵经典中神名及存思诸神形象,可以消灾怯病,不怕豺狼虎豹、又能脏腑安和,却老延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