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君臣关系-第2/3页





    前朝记载不多,就说从始皇帝开始,有明确记载,认为自己做得够好的,有信心跑去给皇天后土汇报工作成果的也就始皇帝汉武帝等寥寥数位而已。

    在此之前大周这么多年都没几个敢跑去玩泰山封禅的,齐桓公你特么居然要去泰山封禅,这是嫌自己活的太长了?不然别人一起过来怼你啊!

    不过就算是如此,当齐桓公起出此事时,管仲并无一言。下朝后,一位同僚问他为什么不一言,阻止齐桓公的决定?管仲说齐桓公好胜,要以私下阻止,不能正面谏阻。当天,管仲夜访齐桓公,成功地阻止了封禅决定。

    在这两件事上一放一阻的不同处理方式表现了管仲在与处理上级关系中的取舍之道。而且,在如何劝阻的实施方法上,管仲的做法也体现了因时因地因人的指导思想。就这一点,足够古往今来天下无数的臣下学习的。

    在像管仲和齐桓公这样的臣子与君主之间的关系处理上,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会有很强的累积效应。如果一味以“束”而为,即使再豁达的领导也会因为情感上的厌恶感的积累而逐渐由信任到不信任,甚至于痛恨。正是这种情况,大多数出点很好的正直之士往往不得善终。

    管仲对于齐桓公一些无害于霸业的弱点的放任使之任用管仲无束缚之感,结果使其对管仲日益信任,甚至于将几乎所有的处置权交给了管仲。而这种权力的强化又使管仲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地挥他的思想,使齐国由普通的诸侯展为当时的霸主。

    事实上来说,臣子和君主双方心里都清楚,在专业方面是你臣子更懂,更专业,就像刘邦所说的,对于下属就有非常清晰的认知。

    记载: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但是正因为你是专业的,你能够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能够深刻的认识到你所要进行的计划,但是我君主却没有你那么深远的眼光,甚至可以说我就是短视的,感性的,乃至是在某些专业上面就是无知的,所以以我的眼光来个事情的时候,就有各种的不解与疑惑乃至是质疑反感抵触。

    所以说,臣子和军职之间的磨擦与分歧几乎是所有上下关系之间的永恒话题,对于一个优秀的臣下而言,能否很好地处理这种关系,减少执行阻力对其能否有效挥经营才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管仲在“放色”与“阻禅”上的处理策略表现了他在这方面的高技巧。

    可以说,这方面的能力绝对不仅仅是‘政治’这个属性就能够描述的,商鞅牛不牛?结果如何了?至于说什么商鞅奠定了秦国崛起,而齐国最终跪了,那不过是强词夺理,根本原因是秦国是君主先跪了,而齐国是管仲先跪了,不仅是管仲先跪了,而且还有齐桓公不能保持始终如一,最终一把居然没鸟管仲,才造成了惨剧,不然完全不虚秦国好不好。

    至于吴起韩非子就更不用多说了,找个老大都那么困难,一个是差点没机会表现,各种逃亡,一个更惨,还没来得及表现就被李斯坑死了。

    当然,硬要说是智力的话,倒也说得过去,毕竟那种智力高的能够先知先觉,在君主坑人之前早早跑路,就像范蠡那种家伙。

    所以说诸葛亮表示老子就是要自比管仲乐毅,获取头头信任,内政种田扎实,回头一出兵惊天下!

    这个不去多说,言归正传,回过来说乐毅就是朝着这个方向修正的,而且由于他是属于统率受到削弱压制的那种,所以在获得的修正属性要更加多一点。

    现在被诸葛亮召唤出来的乐毅属性系统并不知道,因为不能够保证复活人物是不是还按照系统资料库中的资料来。

    不过,系统资料库里面乐毅的属性是——统率99,武力8o,智力92,政治88。

    经过修正之后的乐毅则是化身为黄乐,属性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统率97,武力72,智力94,政治9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