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叛乱-第2/3页
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北爱尔兰人在神圣帝国的支持下,爆发了几次大规模运动,在这种压力下,瑞罗菲尼非常干脆的提出了归还北爱尔兰的行政权,干脆到让人怀疑瑞罗菲尼是不是另有所图的那种。
按理来说,这是一件举国欢庆的事情,并且这两个地区的爱尔兰人,从对魔物战争后,合并的呼声就非常大,正常情况下,这会是一项符合民意的合理举措。
可是当局却完全没有考虑到分开了靠近三百年之后,两个地区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以及经济差距,这些的差距注定了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还是挺复杂的,不过要说最直观的,大概就是地理上的问题,虽说同属于卡西尼亚,但是爱尔兰和北爱尔兰接壤的国家是完全不同的。
爱尔兰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靠近神圣帝国的优势,以及该国对外政策的开放性,他们的城镇和经济可以说是极其发达,可是北爱尔兰是临近瑞罗菲尼的边境城镇,他们受到最多的是歧视和差别对待。获益?如果说像狗一样摇尾巴,然后赏你一根骨头算是受益的话,那么北爱尔兰收益的还真不少呢。
而这意识形态之间的巨大差距,直接导致了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好不容易组成的行省分裂了,从上到下,从官员到民众,竟然变成了敌视的状态。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明明他们过去为了推倒墙,做出了无数的努力,流了无数的鲜血,而真正等墙被推倒了,同一人种,同一片区域,同一伙人,却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却陷入了互相敌视和仇视的情况中。
物理上的墙是推倒了,可是人们心中的高墙,却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厚了。
本来矛盾也不会进一步的激化,可惜爱丁堡当时没有弄清楚爱尔兰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派人过来催促起了官员的制定标准。
而这个标准制定,直接成为了北爱尔兰民族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虽然官方将说北爱尔兰民族运动是从387年开始,到392年结束,可实际上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民族运动是从385年的七月份开始的,到387年升级为了武力叛乱,到390年的十一月基本结束。
结束的标志也不止官方提及的马其顿投降,而是在巴顿将军的指挥下,北方方面军三个集团军,共同围歼了叛军在都柏林的主力,民间的普遍认知都是,以攻陷了都柏林为标志,宣告了叛乱的终结。
此后,叛军就再也没有组织过有效的反击和军队,某种意义上说,都柏林战役的确是完全逆转了敌我双方的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过后,这次叛乱基本就结束了,随后叛军转入了地下进行了一系列报复活动。
虽然说叛乱是在392年七月,才完全终止活动是没有错的,因为在392年,叛军首领马其顿正式向卡西尼亚官方投降,次年在军事法庭上被宣判绞刑。
从390年到392年,这两年间的爱尔兰地区,只发生了零星的报复行动。
这就是爱丁堡官方对387年392年的北爱尔兰平叛的官方说法。
之后的么,也就是弗兰科的一些道听途说,以及一些官方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的东西。
简单的归纳到几个点吧,首先北爱民族运动是瑞罗菲尼支持的等等阴谋论,其次就是北爱和爱尔兰矛盾进一步激化是卡西尼亚当局有意为之的等等。
基本都是些有的没的,塞莉听完后也没在意这部分的内容,现在更应该在意的,是这些事情中,拉格纳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可是一番询问,以及翻遍了整个385年到395年的报刊后,根本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讯息,此时的塞莉是撑着下巴,满脸疑惑的看着眼前漂亮的皮质报刊。
“按理,拉格纳从任何方面看,都不应该是被雪藏的人物,KGB那边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即便说他犯过什么错,也不应该是这种待遇,这未免也太奇怪了点了。”
“KGB?大小姐,有关KGB的报告,有些时候,还是选择性的相信一点比较好,KGB虽然是卡西尼亚最大的实权机构,但是他们的所有报告,都是来源于民间的,这倒也不是说他们的情报是错的,至少有关民间一切的情报KGB基本都不会错,但是涉及到军方的东西时,他们的情报未必是百分百准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