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赵承煦终酿大祸,太宗欲另立宰相-第2/2页
此次之事,表面上看已经解决,其实不然。太宗早就对太祖身边的旧臣不瞒,希望新人上位。赵普德高望重,又是开国功臣。更重要的是太宗能坐稳如今皇位,与当年赵普取出家传的“金匮之盟”不无关系。可也因此,太宗更是想要找机会废了宰相,另找他人替之。可如今局面,太宗看好的二人,一个程羽如今虽然官职不低,可毕竟在朝中威信不足。此外,还有一人贾琰,最为合适,可惜英年早逝。否则太宗也不会一直留着宰相直到今日。如今这般一闹,太宗更是下定了决心,要罢了宰相,另寻他人。
皇上焦虑,不敢更别人提及换相的事,怕走漏风声。就问身边最信任之人秦翰,可有可选之人?
秦翰道:却有一人,陛下也是识得。
太宗问:何人?
秦翰道:太宗可记得您任职开封府尹之时,收下的幕僚开封府推官宋琪?如今虽然只任从六品员外郎,可曾三朝为官。此外此人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与沈伦大人合称我大宋的沈宋。此外,此人从来不涉党政,由此人出任宰相替代赵大人,是过渡宰相的最佳人选。
太宗一听也想起此人。宋琪自幼长于契丹治下,是契丹会同四年进士,在契丹灭后晋之战中随军进入中原,后成为赵赞的幕僚,随其历仕后汉、后周、北宋三朝。他担任幕职近三十年,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入朝为官,以开封府推官之职成为宋太宗的潜邸旧臣。可也正因为宋琪过于年长,太宗才一直没有提拔此人,而是提携更为年轻力壮的程羽、贾琰。如此说来,此人确实是最合适替代赵普的人选。太宗点头,道:确实如此,看来我得重新为这位旧臣铺铺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