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寄奴药草



    刘于二人下山,来到山脚,于正道:“贤兄,此处无旁人,离目的地约二十里地,我们比比脚力如何?看谁先到?”刘裕笑道:“愚兄这些年勤于朝政,功夫倒有些耽搁了,欺负我腿脚慢啊?”于正笑道:“愚弟不敢,贤兄天纵奇才,神勇异常,即使耽搁了,底子还在,且赛跑只为此行添点乐趣,二来可以散散酒气。”

    二人相视一笑,并肩发力,纵跃弹跳,身形脚法相似,疾风夜行,形如鬼魅。约莫五里开外时,刘裕觉得耳旁的风越刮越大,旁边的于正正紧紧跟住,不禁豪气上涌,大笑道:“贤弟,愚兄又找到我们当年并肩作战的感觉了”于正也笑道:“是啊,所谓兄弟齐心,其义断金。”

    约莫半个时辰,二人来到寿丘山后一个园子里,园子里有一个小木屋,屋檐上有三个字:寄奴居。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刘裕激动地推开门,只见屋内摆放了一些物品,定睛一看,有他小时候砍柴所用的刀,青年时种地用过的锄头犁头以及穿过的旧衣烂衫,步履草鞋。刘裕霎时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一出世,母亲就病死了,因家中贫寒,子女众多,他差点被遗弃,所幸他的姑母赶来抱养了他,自己也曾以卖草鞋为生。于正悄然道:“皇上还记得称帝前愚弟做的那些事情吗?”他当然记得,他还记得当时于正所说的话:所谓英雄不怕出身薄,皇上的天下也是流血受伤,真刀真枪的打出来的,皇上虽然实为南朝之主,但是自古以来百姓更愿意相信天权神授和一些神话色彩的迷信传说,比如秦末陈涉虽然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也会半夜学狐狸叫:陈胜王;汉高祖刘邦更是有斩白蛇起义的神话。刘裕自己也知道因为东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出身,血统高贵与否的观念深入人心,他刘裕不是世家子弟,所以为了称帝需要,还是听取了于正的建议,对外号称自己是汉楚元王的二十一世孙。而于正也为他称帝给他刘裕渲染一些神话,比如刘裕于出生时一道神光照亮产房,第二天甘露降祖墓前的树上。这是百年难遇的奇观,刘裕幼时贫寒,以卖草鞋度日,曾到江边砍芦苇,江中出现过蛟龙,又到南郊竹林寺附近山上砍柴,山上常见黄鹤飞舞,又有人看见刘裕独卧讲堂前,身上出现五色龙纹,更有厉害的人能看见刘裕走路时有两条小龙附在背上,而且随着刘裕年龄的增长,龙形也慢慢的长大。有一次刘裕打柴时经过一个名叫狄新洲的地方,射伤一条长数丈的大蛇。第二天,刘裕又去老地方砍柴,听见杵臼声音,找到一瞧,有几个童子正在捣药,就问他们为谁捣药啊,答曰:“我家大王被刘寄奴那小子射伤,合散敷之。”寄奴是自己的乳名,他一听,有点苗头,他们家主人果然是那条白蟒,就又问:你家大王既然是神仙,为啥不杀刘寄奴呀?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刘裕大喝一声,把他们驱散。从前高祖刘邦斩了一条蛇,如今另一个姓刘的射了一条蛇,看来老天爷注定要他来当这个皇帝啊,当类似的说法渐渐多了起来时,他也渐渐忘记自己的穷小子出身。

    如今看到这些,想起了往事,心中颇有感慨,问道:“贤弟,你说的答案就是这个旧屋里?”于正答道:“正是”于正随手拔起草丛中的草,递给刘裕:“贤兄,可识得此草?”刘裕摇头,于正接着道:“之前贤兄射杀白蟒那段传说还有后续,那几个童子为治白蟒所捣出来的草药被贤兄所得,后来有士兵负伤,贤兄就用这些草药给士兵医治,效果非常好。慢慢的这些药草传到民间,它能能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更奇怪的是,此药草只在寄奴居一带生长,他处没有,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草药叫做刘寄奴。正是贤兄手中所持的药草。”刘裕笑道:“确实有些神奇,不过贤弟不会半夜让我过来听你讲这些药草怎么治病吧”

    于正正色答道:“关于北伐一事,我想起了前两次北伐,我也有幸参与,我记得皇上伐南燕时,河北百姓自发荷戈负粮者,日有千数。而后皇上伐后秦时,军粮不继,百姓争相恐后竞送义粟”,使我军军食复振,可见这皇上两次出兵都是深得民心,得到北方汉族人民的欢迎和支援,皇上你道这是为何?”刘裕说道:“中原百姓希望我驱赶外族,尤其是那些残暴的五胡,收复失地,过上安稳的太平日子。”于正接着道:“那皇上你自己的志向呢?”刘裕豪迈说道:“有生之年,结束乱世,统一天下,开疆辟土,文治武功,胜过秦皇汉武,流芳百世,受后人敬仰!”于正答道:“那皇上基本做到了,不需要再次北伐了。”刘裕问道:“此事何解?”于正答道:“皇上前两次北伐,收复北方的青、兖、司三州,大体上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如今我朝局面正像太子所言:朝堂上政令通达,官员正派清廉,百姓安家乐业,丰衣足食,物阜民熙,远至迩安的现象颇为常见,我朝已经成为汉末东晋以来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这是先贤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