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十六章:牛犟传(一)-第2/3页





    牛犟他爹牛顺义没奈何,只能劝说牛犟道:“犟儿啊,赵家的人咱们得罪不起呀,这狗还是卖给了他们吧,以后我们另外养两条。”

    牛犟看着自家的两条狗儿,心中充满着不舍,可最后还是答应了牛顺义的要求。

    没错,他确实是一个犟脾气,但也不是那种浑不懂事的傻蛋。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个孝子,不愿违拗了父母的决定。

    一个不平等的交易就这样达成了,可两条狗儿却不肯走。牛顺义又吩咐儿子跟随管家一起,将狗送到了赵家。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就在当天夜里,银条故技重施,挣脱了铁链,又咬断了大黄颈上的项圈,两条狗一齐逃回了牛家。

    牛犟见到大黄和银条的一刹那,甚至想过带上两条狗远走高飞。可是当他一想到自己爹娘的时候,又放弃了这个决定。

    第二天,赵三爷的管家就带着人找上门来了。在赵顺义的劝说下,牛犟再一次将两条狗儿送回赵家。

    赵三爷是个爱狗之人,倒也不曾亏待大黄与银条,只是吩咐人将狗儿关在一个大铁笼子里,好吃好喝供着,只希望慢慢把它们驯服。

    经过这件事之后,牛犟一家继续过着清苦的务农日子,牛犟他爹也真的买了两条小狗喂着。但是牛犟对这两条小狗却丝毫不感兴趣。

    看似这一切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故事也该结束了。然而有句古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首!一个星期之后,牛犟去山上砍柴,却正好在路上碰到了准备进山打猎的赵三爷一行人。

    路是羊肠小路,顶多能容两个人擦肩而过的那种。赵三爷架了一只鹰,与另外一个士绅模样的人站在队伍前面,正在那里指指点点,开心谈笑。

    在他们的身后,十几个家奴将一条山路堵了个水泄不通,其中有四个家奴还分别牵了一只猎犬。那些猎犬里面并没有大黄和银条,想来是没有在赵家养熟,所以才没有带出来。

    一想起自己一手养大的两条爱犬,牛犟的心情就异常的烦躁,而那个赵三爷就偏偏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晃来晃去。

    但尽管火大,牛犟却不愿意惹事。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行人的后面,指望着他们早点上山,别挡了自己的道。因为他知道,大名鼎鼎的赵半城不是他这种乡下的惨绿少年所能招惹得起的。

    赵三爷并不认识牛犟,即便他无意中瞟到了牛犟一眼,也只当他是一个路过的穷屌丝。像牛犟这种乡下人,赵三爷是从不拿正眼儿瞧的。

    牛犟就这样等着,赵三爷却丝毫没有马上就走的意思,只顾着与他身边的那人闲谈。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曾经去牛犟家买狗的管家却发现了牛犟。这管家本是个大烟鬼,看起来病怏怏的,正坐在队伍后面的地上歇气。

    管家所坐的位置隔着牛犟不远,他见到牛犟之后,也是闲得无聊,便站起身来与牛犟搭讪。

    管家道:“我记得你是叫牛犟吧?”

    牛犟懒得理他,一言不发。管家却笑嘻嘻的摸出一包烟,抽了一根递向牛犟,并问道:“小子,别绷着个脸,来抽根儿烟么?”

    常言说得好,伸手不打笑面人,牛犟虽然痛恨管家,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和赵家的人作对。再说了,他从小在乡下长大,哪里知道这世道上人心的险恶?于是他出于一种年轻人的好奇心理,就自然而然的把手伸了过去。

    眼看着牛犟的手伸到了面前,管家却将手一缩,仍旧捏着香烟,保持着递烟的姿势。牛犟继续将手伸过去,管家再次将手一缩。

    牛犟瞪着管家,一言不发。他等着管家给他一个解释。

    管家并没有令牛犟失望,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他嘲笑道:“像你这种乡巴佬,也配抽洋烟么?”

    一时间,牛犟回想起夺狗之恨,再也按耐不住心头怒火!

    只见他扬起手中的柴刀,奋力向管家的脖子上斩去。

    管家惨叫一声,向后就倒,从他脖子中喷出的鲜血,溅了牛犟一头一脸。

    这一声凄厉而短暂的惨叫惊动了山路上方的人,赵三爷等人齐的看向牛犟。此时的牛犟手持柴刀,怒火冲天,威风凛凛,仿似杀神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