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宁国公府温家,满门皆是虎将,世代在边疆驻守,与如今的永襄侯府很有些相似。

    前朝皇帝在位时,北边的蒙古鞑子军力强盛,为了抵御鞑子,二十年前生死一战,出自宁国公府的男丁,都在那场耗时数年的战争中战死。

    宁国公府阖府忠烈,只剩下老夫人和怀有身孕的世子夫人。

    元正帝在那场拖垮前朝大半国力的北伐之战后起事,黄袍加身,保留了宁国公府该有的荣宠,谁也不料来世子夫人生产的时候也难产去世了,所幸留下了一个男婴,不至让宁国公府绝后。

    宁国公老夫人便靠着一口气撑着,将襁褓里的婴儿悉心养大,一晃这些年过去,那男婴如今封了宁国公,老夫人也成了老太君。

    看着曾孙长大成人,温老太君终于可以卸下担子,不想在那座旧宅里住着触景伤情,独自搬到了京郊的别院云闲山庄常住。

    这二十年,虽然温老太君年事渐高,宁国公还未成年迟迟没有入仕,整个宁国公府十分低调,跟京城里的达官显贵极少来往,可是各家提起宁国公府都很敬重,而且朝中不少官员都是前朝的遗臣,这次温老太君过寿,自然都要卖几分面子。

    再者若无宁国公府那些为抵御鞑子戎马征战的亡魂,大夏何来此时的安定,谁还敢议论办寿宴的地方远了些,麻烦了些?

    就连小说中因为原身去世,忙于此事焦头烂额的永襄侯府,也是让人去送了寿礼的。

    如今永襄侯府相安无事,顾老夫人便亲自出门祝寿了,只是这一回,她带了顾菀真一个人,未带旁人。

    一方面是因为永襄侯府跟宁国公府交情不深,另一方面,实在是顾菀真的同辈姐妹都比顾菀真瞧着好了太多,一个个要模样有模样,要礼数有礼数,要是把她们带上,这一对比,只怕户部尚书府上的长辈一瞧就不乐意了。

    毕竟先前两家也仅仅是流露出了这个意向,还没有正式的商定下来,这会只是让长辈相看,不算是正式议婚。

    马车一路有条不紊行驶着,车上坐的都是女眷,车夫驾车都很稳当,故而也慢些,到了云闲山庄时,已经算是下午了。

    一早就有迎客的婢女小厮等在这里,等主子们下车,立时有人带着永襄侯府的丫鬟把东西送去住处,另有一个丫鬟迎了上来,带顾老夫人和顾菀真去见宁国公府的那位老太君。

    老太君正在主院的正堂里待客,顾菀真一行算是来的早的,正堂里此时坐着的女眷不多,正在陪着老太君闲聊。

    老太君坐在正坐上,一看就是慈眉善目的模样,头上白发苍苍,精神却是极好,脸颊边一双酒窝,让人瞧着就觉得和善。

    顾菀真的视线在老太君身上快速掠过,就瞧见顾老夫人看向了坐在一旁的一位老妇,还有一个四十岁出头的妇人。

    能在这个时候吸引顾老夫人的,无非就是景家老夫人,跟她的儿媳尚书夫人孟氏了。

    在原小说里,景老夫人和孟氏都曾在尚书府的那次游园会上见过原身,不算陌生。

    景老夫人一双眼时常眯着,让人无法判断她的情绪,看见顾菀真入内,淡淡笑了一下。

    孟氏则是一眼就注意到顾菀真的变化,先是有些意外,这怎么跟上次那个花团锦簇的富态形象不一样了,反应过来之后,一想起过去笑话般的一幕,眼底那抹嫌弃又浮了上来。

    这个时候顾老夫人跟老太君已经打完招呼,顾老夫人看她一眼,示意她上前行礼。

    顾菀真想起乔氏昨夜的嘱托,极尽可能的抿出一个笑来,上前道:“小女顾菀真,给老太君请安了,愿老太君松鹤长春,春秋不老。”

    老太君笑着点了点头,对顾老夫人夸道:“这孩子看着就是个有福气的。”

    顾菀真的嘴角抽了抽,这不是在委婉的说她胖么。

    老太君又道:“你如今几岁了?”

    “回老太君的话,十四了。”顾菀真笑得很是灿烂。

    老太君问这些,也就是客气客气例行公事,就跟21世纪去别人家串门,总会被问到考了多少分,工作定下来没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