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内部试映
感谢科技高度发达的异世界,使得电影拍摄,简单了许多。
这也让郝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第一部电影的拍摄。
不过拍出电影,只是电影完成的一半。
最重要的一部分还是电影能否被人所接受。
在异世界,电影上映并不需要太多的麻烦事情。
因为异世界里根本就没有粉丝消费这一概念,也根本不存在粉丝这种群体。
如果说真的,要有粉丝的话,那么,人们只崇拜的是道德高尚的人。
不是电影演员,更不是演出来的那些所谓优秀的角色。
当然了,这也许与异世界并不存在太多剧情片有关。
在异世界人的审美当中,他们最喜欢看的电影,就是那种纪录片电影。
纪录片电影并不存在什么主角配角一说。
所谓的小奶狗呀,大狼狗之类的虽然存在,但是他们真的是狗……也有可能是DSB1326星球的汪星人。
人们只会理智的欣赏电影,而不会追星。
电影演员只是一个职业,是用来演电影的。不是用来拍广告,用来吸金走穴的。
顺带一提,在异世界地球联邦中,几乎不存在所谓的明星效应广告。
郝银曾经有幸观看到,黄金时段的商业广告,那感觉至今令郝银记忆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新一代宇宙飞船的广告。
开篇,就是用一种黑底白字的,形式,将关于飞船的详细数据罗列了下来。
每一项数据都有相关部门的,检验合格认证。你们可以简单的通过数据,就了解这个飞船的所有具体情况。
在数据过后,就是一系列实名认证的用户体验。
每一个体验用户的前面,都有一张他的一寸照片,接下来是他详细的身份信息。最后是关于他对于这艘飞船的体验感官。
这种模式,是让每一个用户都以自身的信誉为担保,对这艘飞船做出最真实有效的评判。
不过郝银在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脑海里不自觉的响起葬礼进行曲的感觉。
他一直非常想提议,在每个用户名上加一个白色的方框。
然后在黑色的底面周围加上一些白色的菊花纹路。
用户体验评价之后,就是飞船的售卖方式,以及购买信息等等。
整个广告的风格,给郝银的感觉就是一句经典的台词: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
没有任何的广告,是使用明星代言的,因为在异界人看来,仅仅靠一个电影演员的真实体验(异界人不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哪怕是广告中出现了知名人物,也必然是他真实体验过的),根本无法代表一种普遍性的效果。
(除了个别道德模范,对于亲身试用的强烈安利。人们出于对他道德的信任,从而选择相应的产品。但并不代表相信这个产品的性能。)
正因为如此,不存在明星效应,不存在粉丝经济。因此电影院的排片方式,也是非常简单的适应电影放映,然后根据观看者的反馈进行调整。
没有了经济压力,电影的放映也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丰富人民的娱乐生活,所以就不存在刷票炒作等其他。郝银耳熟能详的手段。
想要电影,得到广泛的认同,就只能从质量上入手。
至于电影演员的价值就在于他们的表演,更具有专业性,更具有代入性和张力,使人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剧情当中。
至于靠刷脸演完一整部剧的,人根本不存在。姑且不说宇宙中各个星球不同的审美方式,
比如汪星人看来,没只有性感的尾巴,根本不算帅哥。喵星人看来,没有靓丽的胡须,也不算美女。
就仅仅针对地球人而言,由于繁衍手段,大部分已经便演变为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人工繁殖。
颜值这种针对荷尔蒙而存在的概念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以,没有演技还能当演员的人根本不存在。
郝银为了不让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就折戟沉沙,丢了穿越者的面子。专门在人渣局远东分部,安排了一场内部试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