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老小答辩之生肌散,生个肌儿没问题!



    翌日。

    季襄一早出了门,准备去图书馆学习。

    虽然费雪家没了装修的噪音,但他已经习惯成自然,在家里学习,反而觉得效率没有在图书馆高。

    然而距离图书馆开门还要半小时,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去趟中药房。

    图书馆附近有个“柴通大药房”,算是林山区最大的中药房之一。

    一进去,除了坐馆的老中医之外,里面空无一人。

    倒不是药房生意不好,实在是时间太早了,药房也只是刚刚开门。

    老中医听到了动静,抬了抬眼皮,见是一个后生仔,又继续低头打瞌睡。

    季襄道:“老师傅,我想抓几剂药。”

    “拿来吧。”老中医伸出一只手,有气无力道。

    季襄一愣,问道:“什么东西?”

    “处方。”老中医皱了皱眉,看来这个后生仔是第一次来抓药,有点没头没脑的。

    处方?季襄可没有什么处方,他以前都是看西医,买的也是阿莫西林、头孢这类西药,中药的话倒是买过六味地黄丸这种中成药,抓药这是第一次,原来还要处方呀。

    “老师傅,我没有处方。”

    老中医没好气道:“没处方你来这里抓药,你这小后生不是闹着玩么。”

    季襄也不恼,毕竟是自己不懂规矩在先,笑道:“老师傅消消气,不是跟你闹着玩,我的确是来抓药的。”

    见季襄态度很好,老中医也心平气和道:“没有处方的话,我怎么给你抓药呢。”

    “我都记在脑子了,要不我给您写出来。”

    老中医有些犹豫,毕竟中药这东西,无论是少了一味药材,或者分量不对,弄不好就会出什么意外,轻则毫无药效,重则可是会闹出人命的,想了想后,坚决不肯。

    季襄犯愁道:“老师傅,我就抓一幅生肌散,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生肌散?这倒还好说。

    “家里有人受伤了?”老中医问道。

    季襄点头道:“嗯,有个朋友不小心划伤了,口子还挺大。”

    老中医点了点头,从药柜里面抓了一副药,对季襄说道:“小后生,这里是生肌散的药材,我给你分成三份,你回去之后,让你朋友每天吃一帖。”

    季襄抓起几味药闻了一闻,又看了看。

    这把老中医逗乐了,小后生还挺有趣,跟真懂中医似的。

    然而季襄之后的话却令他万万没想到。

    “黄耆,栝蒌根,乳香,没药,黄柏,甘草。”

    “咦?”老中医有些奇道:“你认得这些草药?”

    季襄点头道:“略知一二。”

    老中医这才恍然,原来小后生懂点医术,怪不得没有处方也来这里抓药。

    现在的小年轻一个个只知道西医,把自家老祖宗的中医给忘得一干二净,有些过分的还大言不惭地骂中医是伪科学,难得见到一个懂中医的后生仔,老中医不禁有些欣慰,有意指点一下季襄,于是问道:“那么小后生,老人家问问你,你可晓得这几味药的作用。”

    季襄笑了笑,先后抓起几味药材,说:“黄耆为君,生用,无论是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还是托毒生肌都是不二的佳选。栝蒌根,也叫天花粉,这是一种疏通经络又凉润的药,能够很好的把黄耆的药性带到肉里。”

    “哦?”老中医来了精神,这个后生仔的底子不错呀,看样子年纪不大,估计还是个学生,想来是家学渊源。

    这么一想,老中医顿时起了童心,故意问道:“那么我问你,为什么栝蒌根能发挥黄耆的药性呢?”

    季襄毫不迟疑,张口便答道:“栝蒌根性凉润,正因如此,可以让它不要发炎,又可以长透经络。”

    “嗯,不错,你接着说。”老中医捏着羊胡子,欣慰笑道。

    “那晚辈就继续献丑了。”季襄指着另外两味药说道:“再说这乳香和没药,都是可以通血止痛的药。老师傅配了一味黄柏,应该是用作消炎之用吧。”

    老中医面色颇为得意,点头道:“没错,我听你说你的朋友划伤的口子不小,所以特意加了这一味黄柏。”

    季襄道:“老师傅想得的确很细致,不过恕晚辈冒犯,想提个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